10/07/2021

看回4年前鹿晗的那則新聞,覺得忠於自己就是幸福

約莫就是四年前的這個時候(2017年10月8日),當時中國的「頂流」明星鹿晗,在他的微博發布了一則不像聲明的聲明,向全世界介紹他的女朋友關曉彤,讓原本正要在平靜而略顯憂鬱的氣氛中滑向長假終點的廣大群眾(其實主要是娛樂圈、媒體、自媒體和粉絲)驚驚坐起,面面相覷,接著陷入好幾天的熱議當中不可自拔。




本文顯然不是在蹭熱點,甚至以炒冷飯的角度來說都太冷了。只不過當時我正巧人在中國境內,切實感受到網路輿論對這件事的熱烈反應,有滿多的感觸就順手記錄下來了。在這之後的四年,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變化——即便只著眼於娛樂演藝圈,都教人嘆惋。記錄,似乎還是有些意義的。以下的論述,不能說是很全面很縝密(也是因為這樣,當時沒有發布),但我覺得還是有點意思,或許可以算是某種社會心理的觀察吧!


偶像崇拜

明星偶像的身上帶有一項或多項特質,是粉絲欣賞、仰慕、渴望擁有或渴望與之產生連結的,換句話說,就是高度的認同。

許多人在探討偶像崇拜現象時,常陷入的爭論焦點在於此偶像的「顏值」是否高到值得被崇拜。雖然美醜有一定的大眾評判標準,但是別忘了在皮相之外,還有人格與氣質這種無形卻實際存在的特質在影響著受眾的認知與情緒,有人將此稱為「人設」,但是人設的概念比較偏向人為塑造,而人格與氣質則有其天生的意味。王菲高冷,梁朝偉深情憂鬱,張國榮風流倜儻,這類的人設是順應著明星外型氣質給人的感受而量身訂製的。

那麼,鹿晗的人格與氣質是什麼?他年輕、俊俏,並且帶有一種陰柔氣質。與其評判他帥不帥、是不是美男子,不如探究一下他在粉絲(絕大多數是女性)的心目中是怎樣的形象,他滿足了粉絲什麼樣的需求。

鹿晗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9%BF%E6%99%97)


過去,偶像高高在上,遙不可及,距離感帶來優越感,使得崇拜本身自動衍生出階級感——通常是偶像在上,粉絲在下。粉絲自然而然表現出多種「臣服」的行為,例如瘋狂蒐集偶像的圖像、在偶像的影視作品發表時排長隊購買、在私下與公開場合表達對偶像的熱烈喜愛等等。距離感也方便製造各種「傳奇」,以塑造此偶像的獨特性與命定性。

不過近年來,偶像崇拜的性質似乎有所變化。商業社會裡,消費主義盛行,所謂的偶像多半都是影視圈的娛樂明星,訊息透明化的結果,大眾對於娛樂事業的運作方式越來越熟悉。眾人皆知偶像是知名度和人氣的層層累加,縱然有頗高的偶然性,卻已不再是那麼「傳奇」,而所謂的「故事」也往往是幕後團隊手動創造出來的。

在這種情況下,偶像與粉絲的關係又有什麼變化?

雖然距離有助於塑造美感、塑造傳奇、塑造階級感,但如今的粉絲更清楚自己可以透過消費行為(購買商品、參與活動、網路集結)影響偶像的人氣高低,因此不再滿足於單純的崇拜和臣服,而是想要在偶像崇拜的過程中展現自己的「權力」。

另一方面,偶像也自知必須走下「神壇」,適度揭開神秘面紗,在不斷近距離接觸粉絲、自我揭露的過程中,獲得粉絲的喜愛和忠誠。

以上的這些關係變化,全球的娛樂圈中都在發生,但是,在中國,情況或許還有些差異。

到目前為止,中國可算是屬於「集體主義」的社會,群性明顯而強烈。相對於個人主義盛行的歐美國家,中國似乎先天和後天都是崇尚且認可集體主義,非常習慣於扎堆和抱團。再者,中國地廣人眾,即便社會中有「小眾」,其所涵蓋的人數也可能是相當驚人的龐大規模。

在集體主義的基調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相對拉近,個體的心理距離比較短。體現在家族關係中,就是家族成員之間對彼此有較多的心理影響。舉例來說,中國父母普遍在兒女成年之後繼續與其共同生活,且很大程度影響其人生走向。親戚之間,說長道短或指手畫腳的情況相當普遍,哪個人家的兒子沒對象、女兒大齡未婚,親戚甚至左鄰右舍的人,都會自然發出議論和建言,絲毫不覺得這是別人的家務事或當事人的隱私。

講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覺得話題扯遠了,其實不然。就是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黏連,在背景裡影響著粉絲經濟。

再進一步看,鹿晗與粉絲的關係,並不是當今中國粉絲經濟的典型,其中有幾個地方特別吸引注意。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鹿晗粉絲(一般稱「鹿飯」)的高度組織化。根據報導,鹿飯在線上組織了許多的社群,而且不像一般的粉絲社群只是在討論偶像的動態、交流對偶像的喜愛之情,而是有組織、有計劃的集體出動,刷流量、創銷量。舉例來說,鹿晗曾憑藉著「單條微博留言上億」,得過三次金氏世界紀錄。許多粉絲都是批量購買鹿晗的專輯與周邊商品,有意識地助力作品銷售量的上行,目的是為了讓偶像能夠取得最優的銷售紀錄。

這種集體組織行動也意味著,粉絲們很清楚自己是與上千萬粉絲共享一位偶像。相比之下,過去的青少年只會跟同班同學或很少數的一群人交流對偶像的癡迷。基於這個特殊的現象,我個人認為,鹿晗的許多粉絲並不會是「女友粉」,也就是並沒認定鹿晗是心目中的理想男友或婚配對象。

鹿飯們不但明確意識到自己對偶像具備的影響力,而且很機敏地透過各種行銷手段發揮著集體的影響力(如果缺少了組織化的行動,這個影響力其實會減弱很多)。

許多評論認為這是粉絲的付出,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其實也是粉絲對偶像、對娛樂圈的操控——透過大規模集體且執抝的行動,硬是刷出驚人的流量和銷量。這其中既有行銷手段的理性,也有企圖扭轉現實的非理性。

既然是粉絲,沒有不希望自己的偶像在行業內登上頂尖巔峰。若在個人主義社會,粉絲的行為相對理性而節制,不會有同一專輯一口氣買數十上百份來刷銷量的現象,也不會刻意透過創造微博留言破億來展現對偶像的支持。但是在集體主義社會,這樣的行為卻顯得十分正常而合理。

參與組織行為的鹿飯,喜歡鹿晗的理由或許各自不同,但相信都是能認同集體主義的人。

常有路人發出質疑,認為鹿晗的顏值並不算特別高,甚至有種陰柔氣息不受男性認可。才華不能說沒有,但也沒有特別出眾的演藝成績,因此總有人揶揄質疑。對此鹿飯們一向極力捍衛,而且深知一面倒的捍衛會被視為「腦殘粉」,於是還製作各種教戰守則來指導鹿飯們如何有理性、謙虛低調卻有效地捍衛偶像的形象。

當女友事件爆出之後,許多粉絲傷心、痛苦,難以接受,許多人憤而在網路平台拋售過去購買蒐集的周邊商品。這種情緒化的反應可以理解,但是同時也有不少粉絲在「粉轉黑」之後,開始抨擊鹿晗的才華不足,且語氣酸味十足。這似乎顯示了,其實許多粉絲心裡清楚鹿晗的演藝才華有多高,但癩痢頭的兒子總是自己的好。過去可以無條件的包容,甚至為他保駕護航,可現在,出於失落、激憤之心,用尖刻的言語攻擊偶像的弱點,也不需客氣了。


聯想到寡母對獨子的掌控欲

該說鹿晗是粉絲的一部分,還是粉絲是鹿晗的一部分呢?兩者密不可分,或許只能是雞生蛋、蛋生雞,難以論斷誰為因、誰為果。但是很顯然地,不少鹿飯認為自己對於鹿晗的演藝事業有著重大的影響,以至於不能接受鹿晗以如此簡單粗暴的方式交代自己的感情對象。

鹿晗與粉絲的關係,似乎不是那種男友與女友的虛擬角色扮演。鹿飯之所以覺得自己的影響力很大,是因為她們屬於組織,也就是鹿晗這些年來面對的其實是粉絲組織。與其說「鹿飯組織」是以女友的姿態在粉鹿晗,倒不如說是以母親(母性)的姿態在支持、扶持他。在鹿飯組織的心目中,鹿晗是一個需要被扶持的帶有脆弱性的偶像。那種近乎暴力般非自然的刷流量與衝銷量行為,反映的是母性對鹿晗事業的強勢介入。

鹿晗想必很感激粉絲如此強大的支持,但我們同時也不難想像,他不可能希望這樣的現象長久持續下去。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一種特殊的母子情結(其實也不能說是中國獨有),母親為了扶持兒子成長,很容易逾越個體的界線。本該屬於兒子自己的生活能力,母親搶著幫他完成。本該屬於兒子的成長課題,母親出手幫助他跳級前進。本該屬於成年人的自主與自由,母親則不樂見兒子擁有,因為一旦兒子展現自主與自由,做出自己的選擇(自己選擇了情感對象),這樣的母親會強烈感受到被背叛、失去掌控,彷彿自己的存在也跟著失去了意義。

當母子之間的心理黏連變得如此之強,可以想像,當兒子的總有一天會發現,自己除了兒子這個身分之外,其他的人生角色的扮演都發生了困難。

有個強勢的母親,兒子容易變成「媽寶」。所幸鹿晗並不是媽寶。演藝事業走到如今的地位,流量登頂,追求特立獨行的自我才是他該具備的人設。被粉絲組織溫柔綁架了這些年,也該遇到瓶頸了。(話說回來,那些花錢刷流量、刷銷量的粉絲,難道不會疲乏?)他公開女友的行為,被許多鹿飯視為背叛,但是有無可能,唯有透過這樣的背叛,才能消解過去與粉絲之間過於黏連的關係。就好像兒子在成年之後(其實換作女兒也一樣),勢必要開展獨立的人格,才能健全地繼續去走往後的人生。

有評論認為鹿晗該把劉德華隱愛多年的做法當成榜樣來學習。這事見仁見智。只不過,當今的娛樂經濟與過去已有很大的區別。過去,偶像往往是在有新作品推出的時候,才需要走到鎂光燈前進行密集的宣傳,而如今,偶像幾乎是24小時活在粉絲的視線中,隱愛的難度大大提高。再者,拜中國崛起之賜,粉絲經濟的規模比過去大了好幾個量級,頂流明星所承載的光環和壓力也不可同日而語。某種程度上,他們就像一鍋熱湯煮沸時被推升到最頂端的泡沫,亮麗的裡層是輕盈,但也是空虛,因而注定了必須不穩定,無論熱度過高或熱度消退,都可能導致泡沫在眾人眼前瞬間破滅消逝。

還有評論認為鹿飯是精神空虛的一群人。我倒覺得精神空虛是現代人共有的問題,只不過每個人因應的方式不同。某一部分熱切投入於粉絲組織行為的鹿飯們,或許在集體主義的氛圍之下,找到了一個能給自己極大操控感和存在感的角色(這也是一種自我人設)。生活在一個人口極其龐大的社會中,一個人要不感到自己的平凡和渺小還真不容易。每個人都可能正透過某種方式在克服這種平凡渺小感,而作為粉絲只是眾多方式的其中一種而已。

四年過去了,從網路新聞得知,鹿晗與當時他公諸於世的感情對象,在不時傳出分手流言的娛樂圈中依然相守著,坦然面對世界的質疑與祝福。某種程度上我滿佩服他的。所謂「求仁得仁」,人為了忠於自己,很可能要付出不小代價,而它帶來的酬賞卻也是無比豐厚的,就看自己怎麼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