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2015

從遇見一隻貓開始:讀A Street Cat Named Bob

每次搭飛機,我都會在背包裡放一本書,用以因應等候登機那段時間心靈荒蕪的風險。尤其現在的航班延遲起飛有如家常便飯,對我來說,唯有投入書中的世界,才能把等待的不耐拋諸腦後。不過,偶爾會忘記帶書,或是背包中的那本似乎不符合當下的心情(任性!),於是我就會走進機場書店,挑一本會想馬上翻閱的書。A Street Cat Named Bob就是這樣來的。

A Street Cat Named Bob我在幾年前就聽說過,印象中是講一個年輕人與一隻貓在街頭作伴的故事。雖然對故事的詳情還不清楚,但是貓「坐」在年輕人肩膀上的照片,倒是令人記憶深刻——這張照片就擺在本書的封底。至於本書的封面呢,非常過分地擺了Bob the cat的正面照——這麼可愛的貓臉,很難讓人把書放回書架上而不去結賬,好嗎?


一本主題為「希望」的貓書

這本書的內容並不複雜,講的是一個在倫敦街頭彈吉他賣藝的落魄年輕人詹姆斯(James Bowen),在租住公寓的樓下偶然「遇到」了一隻貓,一隻有著綠色眼珠的橘子公貓(ginger tom)。雖然當時的詹姆斯都快養不活自己了(基本上還在貧窮與毒品勒戒的苦海中掙扎),他卻被這隻貓獨特的氣質所吸引,決定照顧它,花錢替它療傷。

其實一開始詹姆斯並沒把握自己可以養得起一隻貓,也沒把握這隻貓會想留在他身邊,所以當貓的傷勢復原得差不多,詹姆斯試圖把貓「趕」回街上去。

沒有想到,貓雖然得到各種「你可以走了」的明示暗示,卻不離開,每天在詹姆斯公寓樓下等他回來。有一天早上,貓更過分了,它跟著詹姆斯一路走到公車站(詹姆斯要搭車去柯芬園彈吉他賺錢)。就在詹姆斯以為已經把它「放生」了之際,貓竟出其不意,一躍跳上詹姆斯搭的公車,並氣定神閒地在他身邊坐下來。

這下子,詹姆斯終於確定貓想跟著他,而他也下定決心了,要跟這隻貓一起面對接下來的生活挑戰,相依為命。(以下貓的名字Bob將譯為「寶寶」。)


貓的報恩?

意想不到的事,就在同一天發生。詹姆斯和寶寶在柯芬園附近下車,那個區域的行人和遊客特別多,寶寶似乎不習慣在這種陌生又擁擠的地方走動,於是詹姆斯就將寶寶放到他的肩上,準備走向平常表演的地點。然而,就在行走的途中,不少人(主要是女性)看到了寶寶,忍不住上前來逗逗它、摸摸它、詢問它的名字等等。

詹姆斯在柯芬園這一帶已經混了好一段日子,從來沒遇過有人上前來跟他進行友善的攀談,長久以來他都覺得自己是「隱形」的,人們總是自動視他而不見。然而寶寶的出現,卻使他彷彿踏上了一個鎂光燈直直照射的位置,人們開始「看見」他。

那一天,詹姆斯在老地方彈吉他唱歌博取賞金,而因為有了寶寶,駐足觀看、上前來互動以及給予零錢的人變多了。硬幣擲入後相互碰撞的叮噹聲,聽起來分外悅耳。那一天,詹姆斯的收穫滿滿,不但賺了比平時多好幾倍的錢,寶寶的陪伴以及街頭人們友善的互動,都讓他心頭暖暖。


人生的轉折處,有貓

就這樣,寶寶幾乎每次都跟著詹姆斯上街頭(偶爾會懶懶的不想動,此時詹姆斯就讓它留在家裡)。有了寶寶的生活變得不一樣了,不過也不是從此一帆風順。詹姆斯的走唱生涯,後來因為警方的取締而被迫終止。他深知自己不能中斷收入,但也沒有什麼選擇,於是就去申請成為Big Issue大誌的銷售員,從此得以合法在街頭兜售雜誌。詹姆斯賣雜誌時也會帶著寶寶一起,所以儘管有一些波折,銷售的狀況還算不錯。

不知道是因為照顧寶寶的責任心驅使,還是與寶寶作伴之後變得不寂寞,詹姆斯的人生開始往好的方向扭轉。慢慢地,他可以用多賺的一點錢改善生活品質,他也積極戒毒,想要徹底擺脫毒品的影響。甚至他也重新跟家人聯繫上(之前他離家出走,與家人失聯),並且曾回澳洲一趟,與母親相聚,化解了過去的心結。

在街頭賣雜誌,讓詹姆斯有機會獨立自主地賺錢,並且回歸社會,但可別以為寶寶的魅力僅止於此。有一天,詹姆斯開始留意到,陌生的遊客居然一看到寶寶就能說出它的名字,似乎早已經認識了這隻貓。一問之下才得知,原來網路上已經在流傳人們所拍攝的寶寶照片和影片,而且由於倫敦是全球性的旅遊城市,拍攝過寶寶的人來自世界各地,於是照片和視頻也是以多種語言在流傳著。拜網際網路之賜,寶寶算是成名了,被稱為「The Big Issue Cat」(至於詹姆斯有沒有順便成名,就不太清楚)。

好好好,連三好,接著就有出版社來邀請詹姆斯出書,寫下他與寶寶之間的溫馨故事。此書出版後登上了暢銷榜第一名,再次彰顯了Bob the cat的超萌魅力!


給自己second chance

我們大多數人並不曾有過流浪的經驗,或許很不容易體會「離家出走」、「無家可歸」、「流落街頭」到底是怎樣的狀況,也或許會直覺認為,會流落街頭的人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透過這本書,由詹姆斯現身說法,我們有機會靠近一點觀察,流浪者的人生可能是在哪些點上出了差錯,導致他們到後來連容身之處都沒有。

說穿了,並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溫暖溫馨,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餘裕將孩子細心呵護到成年。成長的痛楚,也不是每個人都有一樣的心理強度去面對。當一個人過早地從家庭剝離,未能接受夠多的教育,未能發展夠成熟的人格,面對的將是自己沒預料的高風險人生。僅僅是在某個關鍵的時點轉錯了彎,人生就很可能直直往下墜落。

每次有新聞報導警方逮捕了吸毒者,我們總是痛罵這些人怎麼會去做如此愚蠢的事。其實我們忘了,人有軟弱的那一面,真的有,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總是戒菸失敗。書中詹姆斯提到,他開始吸毒是為了痲痹自己,逃避孤獨感,讓自己能撐過在街頭露宿的那些漫漫長夜。吸毒,旁觀者看到的是這些東西會使人成癮、墮落,但對當事者來說,這些東西可能是他們克服心理痛苦,對抗孤獨和絕望的出口。

沒有人能對孤獨感和絕望感免疫,只不過感受有深有淺,而每個人擁有的資源和支持不一樣,對抗孤獨與絕望的方式也不一樣——有些人投入人群,有些人衝動消費,有些人結婚,有些人生子,有些人濫用藥物,有些人傷害別人,有些人傷害自己……行為的結果我們可以用道德和法律來論斷,但動機是中性的、人性的,如何怪罪?

話說回來,任何形式的自我傷害都不是對抗孤獨和絕望的最佳方式(請對毒品Say No!)。如果可能的話,我們該為自己,以及為別人,提供更多的選擇。例如,在人生走到低谷的時候,如果有寶寶這樣一隻貓,情況就可能大大不同。試想,有一隻毛茸茸的萌貓,蹭著你腳邊撒嬌,跟著你到處走,趴在你肩上一起去到世界的盡頭。這時,你還能說自己是孤獨的嗎?你還有心情絕望嗎?或許,你也會像詹姆斯一樣,因為寶寶的陪伴而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意義,為了把寶寶餵飽而力圖振作,並因此看到了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在本書一開頭,詹姆斯提到一句箴言:「每一天都是人生重來的機會。」(We are all given second chances every day of our lives.)證諸過往,他發現這句話是有道理的。他曾經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second chance,而終於在2007年3月的某一天把握住了一次,從遇見一隻貓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