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2022

疫情趨緩,差不多該拚經濟了

自從寫了《暢想疫情趨緩的未來》(4月28日),我得出的結論是盡可能不在醫療資源緊繃的期間染疫,一來是可以把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人,二來則是避免自己萬一染疫卻得不到適當醫療。爾後,經過四個多月疫情的起伏,周遭陸續有親友確診,所幸的是,都在休養後康復。截至9月25日,台灣Covid確診總人數來到六百多萬(6,250,051),死亡總人數則為一萬多(10,828)。從確診數的變化曲線來看,疫情似乎有所趨緩,然後看輕症的比例,輕症化、感冒化的趨勢十分明顯。那麼,接下來的發展會是怎樣呢?


2022台灣Covid確診人數
台灣2022年Covid確診數變化


儘管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有另一波變種病毒的來襲,導致疫情再度升溫、確診數再度上升,但從街頭巷尾人群逐漸重現的景象看來,大家似乎在審慎中漸漸習慣了病毒的存在。根據新聞報導,政府即將逐步實施邊境開放政策,也就是,回復正常生活的下一步正要展開。

9月22日新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9月29日起每週入境總人數上限從5萬提高為6萬,並且取消入境機場唾液PCR檢測,入境居家檢疫則改為前3天居家檢疫處所為「一人一室」(有獨立衛浴的房間,可以是自宅或親友住所或旅館)。

以上方案實施後,若疫情無重大變化,預計將從10月13日起,試行每週入境總人數上限提高至15萬,並且放寬入境人員免居家檢疫,改採7天自主防疫,即俗稱的「0+7」。所謂的自主防疫,是只要有2日內快篩陰性,即可外出。此措施意義重大,因為這意味著,無論國人返回台灣或是外國人入境,都不必再強制隔離,既保有人身行動的自由,也免除了居住檢疫旅館的費用和暫停工作導致的損失。這一波的邊境開放,將撤除多項管制和禁令,勢必能提高民眾出國或返國的意願,也讓外國人得以無阻礙地來台灣進行商務或觀光旅行。


Image by Pexels from Pixabay


其實,台灣的防疫措施放寬步調並不是特別快。歐美一些國家因為施打疫苗的時程較早,加上原本就抱持「群體免疫」、「與病毒共存」的觀念,從今年第一季起就已陸續在開放。台灣是從今年三月才開始朝向群體免疫邁進。病毒進入社區中,輕症者自主在家,中重症者入院診治。經過數個月確診數大增的震撼,如今終於出現回歸正常生活的曙光。

時至九月,鄰近的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新加坡已在加快步調解封,相信台灣在國內外的期盼和壓力下,也會在近期推出新規定。截至9月27日,一些觀光目的國的防疫新規定如下,僅供參考:


日本

目前,日本國民無論在室內或戶外都沒有強制戴口罩,但2公尺內近距離與人交談建議戴口罩。

10月11日起取消每日入境日本人數上限,解除個人自由行禁令(也就是恢復自由行),短期停留免除簽證要求。入境日本的旅客如果已打滿三劑疫苗(須為日本認可的疫苗種類),可以不用出示出發前72小時核酸檢測證明,但須戴口罩。


韓國

韓國國民自9月26日起全面解除戶外戴口罩的義務,室內戴口罩的要求則繼續維持。

入境韓國的旅客,9月3日起不須提供陰性檢測證明,但入境一天內仍要接受PCR檢測。台灣旅客10月31日前可以免簽證入境。


新加坡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必須戴口罩,其它場合不須戴口罩。

入境新加坡的旅客,打滿兩針疫苗並出示證明,入境可免檢測、免隔離。若未打滿兩針,出示出發前兩天內的陰性檢測證明,即可入境免隔離。


泰國

6月起已解除口罩令。

10月1日起,入境泰國的旅客不須提供接種疫苗證明或檢測結果,並且入境不須隔離。即便輕症或無症狀患者也不須隔離(但外出必須戴口罩)。


加拿大

自10月1日起,入境加拿大的旅客不再有任何COVID-19防疫限制,並且取消所有篩檢、檢疫及隔離的要求。原本旅客須在飛機及火車上戴口罩的規定,也同時取消。


聚焦經濟的時候到了

有沒有發現,這幾個國家的新規定傳遞著一個信號,那就是:「歡迎光臨!」各國無不希望盡快解除限制,以刺激觀光、活絡經濟,迎向復甦。接下來我們很快就會看到進一步的開放,直至取消所有的防疫限制措施。

一定有不少人老早就超前部署在等待著邊境開放,說不定都已經訂好機票住宿,年底之前就要出國放飛了。不過,對台灣來說或許更重要的是,無數的商家早已殷殷期盼國內外觀光客的重新蒞臨,為低迷已久的觀光產業、服務業注入活水。

在過去兩年多的疫情期間,我個人所知道的就有好幾個店家因為業績下滑而被迫歇業關門,這不只是店頭生意沒得做的問題。兩年多入不敷出的經營,恐怕也已造成店主個人資產的減損。若再不盡快讓消費人群回來,恐怕將有更多苦撐中的商家無法在疫情結束後存活下來,而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損失。

當前,台灣每天都還有三~四萬確診,想要消除Covid病毒已經變成不可能的事。防疫雖然重要,內心雖仍恐懼病毒,卻已不能原地踏步。未來,必須有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疫情後的復甦,使民生經濟恢復生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