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遺憾,受過國民教育的我們,本來應該在學校就學到幸福生活的能力,但學校教的東西,畢業後能用得上的好像很少。如果要讓學習更貼近現實,學校要開的課程就不該是「文學史」,而是「如何溝通與表達」;不該是「希臘哲學」,而是「如何獨處」、「如何與人建立關係」。(不過看樣子,就算再歷經三次教改,學校也不會改成這樣……)
學校沒教的事,我們只好自己來
真不行的話,我們也可以啟動自我教育,而民間講學的風氣很盛,可以找找看有什麼適合我們。二○○九年,在英國倫敦有一所「人生學校」開張了,它試圖透過社群學習以及創意的活動設計,幫助每個參與者建構更理想的生活。特別的是,知名作家艾倫.狄波頓參與了這所人生學校的創辦。
狄波頓雖然曾在劍橋受教育,卻對學校教育的成效不以為然。他主張,學習應該更貼近真實的人生,而學習方式若得當,文化本身就是濡染人心的最佳媒介。因此人生學校不但設有實體的講堂,邀請各界卓越人士來分享洞見,也持續舉辦各種活動,邀請民眾參與,共同激盪。例如二○一三年一月的課程有「如何清理雜物」、「如何找到你熱愛的工作」、「如何培養同情心」、「如何像福爾摩斯一樣思考」,看起來都很實用。
為了推廣人生學校的理念,狄波頓也首次擔任主編,與另外五位作家一起撰寫「新式勵志書」,六個主題包含了你一定想得到的「金錢」和「工作」、你一定同意會影響人生的「情緒健康」和「數位生活」,也包含了你不常想但的確重要的「改變世界」與「性」。
「性」事也談,可見這學校是認真的!
狄波頓認為,因為我們對性這件事談得太少、思考得太少,才會無法釐清它對人生的影響。
是的,性(或慾望)不只在床笫間左右著伴侶的親密關係,它其實也影響人的自尊、期許、夢想與幻滅,帶給我們焦躁、歡愉與孤獨。雖然人們不公開談論性,但性和慾望卻是驅動社會的重要力量--沒有慾望,我們可能不會想與人親近;沒有慾望,我們也不會追求功成名就。更別提,性的魅力使人神采煥發,性的野心可以導致破壞與毀滅。
現實中,「性」會以各種面貌出現,我想舉一個實例來說明:建議大家可以去觀察博客來網路書店上午六點以及下午六點的暢銷書即時榜。你會很驚訝,這兩個時間點榜單上的書籍差異,也能看到人的「性」驅力如何具體呈現……
狄波頓談「性」,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我認為他擅長用理性又幽默的方式,去審視人們通常不想或沒有細究的層面。
指責別人背叛之前,請要求自己誠實
通常,若夫妻的一方有了外遇,背叛者和小三(或小王)都會成為千夫所指,而遭背叛的一方則有眾人的同情。但狄波頓認為,另一半外遇,「對於已經結縭十年以上的夫妻而言其實不該是那麼令人意外的事情。我們真的應該為自己擁有一種所有人都可理解的正常慾望而道歉嗎?」社會太習慣否認慾望的存在,也誤以為慾望真的可以用SOP管理。
所以狄波頓建議:「與其要求『背叛人』的一方開口道歉,『遭背叛』的一方也許該先道歉。」因為,在高調指責另一半對第三者有慾望的同時,我們是否未能誠實面對夫妻關係已然冰冷與疏離的事實;而把道德標準設得如此之高,只是迫使彼此說謊和背叛罷了。
狄波頓說服了我。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所學校,那麼對於性這件事的思考,真的該是列為必修的一門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