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2015

如何變得堅不可摧?:讀《黑天鵝:如何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今天在報紙上讀到這一則趣話:

小時候,我以為「早睡早起身體好」只是一句口號。長大以後我才知道,這只是三個願望。

看了有會心一笑,然後就想「為什麼笑話可以讓人笑?」其實,說者和聽者要在某種程度上有共同的生活經驗,這樣說者所指涉的經驗和感受,才有可能觸動聽者。

說到「願望」,人的願望何其多啊。從小到大,我們不但有寫在日記裡的私密願望,有寫在海報上的宣示願望,更有潛伏在日常意識裡不一定容易辨認的wishful thinking(往自己偏好的方向思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望和偏好,也有自己的貪婪和恐懼,於是形成了以想望和偏好為「濾鏡」,作為一種「看世界的方法」。

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世界觀、現實觀。然而,願望畢竟不等於現實。當現實揭曉它的底牌,我們才會發現wishful thinking是多麼自嗨和脆弱的一種東西。


為什麼世界常在「願望之外」?

最近有機會閱讀《黑天鵝:如何應對不可預知的未來》(The Black Swan,作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繁體版書名為《黑天鵝效應》),有一種「腦袋被撬開,裝進一些新東西」的感覺。

其實此書已經出版好幾年了,相信讀過的人也不少。內容相當扎實和豐富,若在此進行書籍介紹,似乎有些不自量力。因此以下只是記錄我個人讀後的心得》(本文是根據簡體「升級版」的內容進行討論)。



之所以說「腦袋被撬開」,是因為作者把我多年前學到的高斯「鐘型曲線」概念徹底顛覆了。我發現,這個概念早已在意識中根深柢固,成為我看世界的「濾鏡」。不使用鐘型曲線理解世事,就像叫我只用一隻腳走路那樣的彆扭。

在鐘型曲線的理想世界裡,世事的變化就像這曲線所描繪的那般均衡而有規律(又稱常態分配)。以身高為例,身高接近平均數的人一定最多,分佈在平均數的兩側,不是高於平均,就是低於平均。距離平均數越遠的人,數量越少。這合乎我們的直覺,也是事實。但是本書作者提出一個警告:鐘型曲線比較適合用來描述物理性的自然世界,如身高、體重、智商。簡單的說,在人類社會化之後的世界,很多(人造的)事物是不能以鐘型曲線的模型來理解的,例如財富的分配、天災人禍發生的機率。而且壞消息是,也不會有另一個好懂好記的模型可以幫助我們「輕鬆掌握理解」世界上的現象。

以財富為例,如果套用鐘型曲線來描述一個社會裡人們的財富,看起來會是一幅「均富」的景象:大多數人的財富,都在比平均數高些或低些的位置,而很貧窮或很富有的人,數量就很少。我想,根據「直覺」大家都會同意,財富極多和極少的人,數量是比較少的,所以如果可以把一個社會裡各級財富的人數畫成實際的曲線,最左端和最右端的數值想必是比較低,也就是類似「長尾」。問題在於中間的那一塊。是否多數人的財富數值是圍繞在這個「平均值」的兩側?

鐘型曲線最誤導人心的地方,在於它不假思索地忽略了極端值。以財富來說,比爾.蓋茲會是位在這條曲線極右,占據一個不起眼的數點,但實際上,他的財富之龐大,他的企業影響力之深遠,完全無法透過這個鐘型曲線呈現出來。換句話說,鐘型曲線無法讓我們看清這個社會的財富現象。死盯著這條美麗曲線,我們可能就看不到社會財富現象的背後,是80/20法則(百分之二十的人創造或擁有百分之八十的財富),甚至是「贏者全拿」。

事實是,人為的世界早已不是鐘型曲線所描繪的那種常態分配,那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同世界。但我們卻被根深柢固的認知框架所限,看不見那些極端值,或是一有極端值出現就自動忽略它們。

本書作者的論述涵蓋多個領域,包括數學、哲學、心理學、經濟學,再加上他在金融交易的實務經驗,使得此書的閱讀成為一種(正面的)挑戰。我想,有心理解黑天鵝概念的人,還是必須親自閱讀此書,讓書中的概念和論述與你的腦細胞激烈交鋒,這樣,頑固守舊的腦細胞可以死得快一點,觀念的翻轉就會比較順利。

閱讀任何一本書,總會問What’s in it for me? 以下總結此書給我的心得。

1. 提醒自己不可直接套用鐘型曲線的常態分配來理解世事。

各種有人為因素介入的現象,其實都不太可能是遵循這個美麗均衡的常態分配曲線(至少要先質疑)。這個曲線容易誤導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平均數附近的中庸群體,而忽略了極端值(忽略負面黑天鵝的存在,使我們缺乏防備;忽略正面黑天鵝的存在,使我們沒能掌握機會)。

2. 留意極端值的存在,這就是黑天鵝(或灰天鵝)。

龐大財富迅速累積在少數人身上(企業股票上市後,一夜之間創造出億萬富翁),全球暢銷書賣出驚人銷量(達文西密碼、哈利波特),南亞海嘯,福島核災,九一一恐怖攻擊,次貸危機,歐債危機。這些事件,有些或許具備可預測的成分,但全都是某種程度上令人意想不到的,人們無法預測這些事一定會發生或何時發生(一家新創科技公司無法預測自己一定會成為下一個Google)。

3. 把握創造「正面黑天鵝」的機會。

最近很流行一句話:「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參與一個有機會創造正面黑天鵝的項目,例如寫書、研發新藥,投入越多,實現的可能性越是增加。當然,無法保證一定會實現,但作者認為,如果沒損失或損失很少,何樂而不為?

4. 檢視自己的風險承受力,保留餘裕,做好準備。

其實,在不知道有什麼黑天鵝要出現的情況下,要完全做好準備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可以在某些面向做點準備。例如個人資產的管理方面,作者的建議是保有大量的現金部位(以最保守的方式持有),然後只有一個小比例的資產,是用來做最積極的投資(至於是怎麼投資,作者其實沒講很明白,有心的人需自己揣摩體會)。對於某些風險,則可以透過購買保險來規避。

多一項謀生專長、多一些救急現金、多一些朋友、多一些體力和健康,這些都是可以提升風險承受能力的餘裕。

5. 避免簡化,保持多元。

像鐘型曲線這類鼓勵人思考偷懶的簡化概念,會不知不覺使我們的思考窄化,活在條條框框中而不自知。機率的概念也是,它假設硬幣的兩面是公平的,骰子的六個面也是公平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沒有這麼純粹的機率!

如果能夠有意識的排除常態分配的簡化概念,常警覺到極端值的存在,就有機會提醒自己,避免簡化,避免偷懶,避免只靠直覺,而能夠容納極端、接受多元。

作者有個具體建議,就是要多參加聚會跟陌生人聊,因為這可能會擦出火花,讓你獲得意想不到的資訊或機會。

6. 擴大閱讀範圍,而不是只專精涉獵某一個小的領域。

現代人若不是完全不閱讀,就是多半只注意跟自己學習、工作、生活有關的書籍或知識。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理由,讓我們了解廣泛閱讀為什麼如此重要。當一個人閱讀夠廣泛,生活經驗夠廣泛,就不容易坐井觀天自以為是,或是一遇事便大驚小怪。廣泛閱讀也包括了解歷史,透過延長時間軸回顧過去,很多事可以看得更清楚。

7. 提防那些不必為結果付出代價的人。

銀行理專鼓吹你投資風險高(佣金也高)的金融商品,謊稱保本或誇大獲利,然而萬一發生虧損,付出代價的只有你。銀行放款給企業或個人,卻未切實做好風險評估,一旦發生呆帳,是銀行股東付出代價(甚至得由政府紓困,那就是全民買單)。民意代表立法時未能認真為人民把關,甚至勾結圖利,事後若造成國家財務損失、民眾損失,也追究不到他們身上。對於那些不必為結果付出代價,但某種程度上卻能參與決策的人,最好能設立機制來監督他們,而不是無條件輕信。


如何管理無法估計的風險?

中文裡有一個成語是用來形容「為極不可能發生之事煩惱憂慮,並進行預防措施」:杞人憂天。我的理解沒錯的話,這一直是一個帶有負面意涵的語彙,也就是說,世人認為,為看起來極不可能發生之事煩惱憂慮,是不智的,而如果還實際去進行預防措施,那更是要引人圍觀嘲笑了。

如今,《黑天鵝》這本書某種程度上替那位憂愁憂思的「杞人」平反了。或許,天塌下來的機率還是不太高,而就算天塌下來了,我們也幾乎做不了什麼因應。只是,在古代尚不存在的「社會黑天鵝」、「經濟黑天鵝」、「商業黑天鵝」、「政治黑天鵝」「疾病黑天鵝」如今都已經成為可能,已經成為潛伏中的極端值,只是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形式,在什麼地方現身,讓世人震驚。

本書作者窮多年心力鑽研黑天鵝現象,以完整論述力抗各界詆毀輕蔑的聲音,著實是不容易的事。我們一向活在「認為風險可以評估和規避」的世界,而今要接受新的概念,難度也不算很低(所以我才覺得「腦袋被撬開」)。

作者在後記的最後一段,談到「如何變得堅不可摧」。他尊崇斯多葛派哲學實踐者塞內加的言行:當妻兒慘遭屠殺,塞內加淡然處之,後來尼祿皇帝命令他自殺,他泰然為之。塞內加「對於逆境有極強的抵抗力。換句話說,對他來講,所有可能被剝奪的東西都不值得他留戀」。

這算是「人必先置於死地而後生」嗎?我猜想,這種「接受失去一切」的態度,也正是作者本人所信奉的態度。當一個人可以接受失去一切,他反而就能變得無比堅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