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7/2012

志工的面貌:來聊一下接線人生9

常有人感嘆,出了社會之後就很難再結交到真心的朋友。我也這麼認為。不管是職場上或一般生活上,身為社會人士很難再用單純的眼光看別人(和自己),也因此要結交沒有利害衝突的朋友真的不容易。不過我發現是有例外的。

在單一機構擔任志工近七年的時間,對我個人來說最大的收穫之一,就是有機會認識一些理念相近、聲氣相投的志工。這是當初申請加入志工行列時沒預料到的。

我的感覺:會來到這個兒童專線並且留下來服務的人,內心其實懷抱著某些相似的理念,例如關切兒童的福祉,願意放下成年人身段、蹲下來跟兒童對話。志工們都想為陌生的孩子付出時間和關注,把孩子們說的話當一回事地認真傾聽。至於付出時間和關注之後,志工自己可以獲得什麼,我想那就是每個人的詮釋了。

根據我自己的觀察,在這個志工位置上的人,有一些類似的特質,例如有「歡喜做」的愉快心情(來這裡不是被逼的)、重視付出甚於獲得(希望自己可以幫到孩子,而不是在期望獲得誰的讚賞)、有接納與包容的彈性(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可以四兩撥千斤地淡然處之),以及把時間慷慨貢獻給陌生人的心靈富裕感(值班的時間都是一般人心目中與親友歡聚或放鬆的時刻)……這樣羅列下來,似乎把志工說成聖人了,其實並不是這個意思。但我的確認為擔任志工會帶出人性光明的一面。不可否認,擔任志工會使人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有力量、有存在價值、對這個世界有貢獻。

老實說,擔任志工的這些年,我還沒遇過有親朋好友在得知有這個專線之後,主動表示也想要加入。至於主動遊說我蹺班請假一起出去玩的人倒是還不少。基於這樣的落差,我真的必須說,願意採取行動去服務別人且做到持之以恆的人(不管是不是志工),都值得多一點敬佩啦!

假設,萬一,如果真的有人對專線志工這份差事感興趣,並且想參與其中,我建議可直接與兒童福利聯盟連繫。不過要有心理準備,專線志工並不是隨時都有空缺,所以可能要等待一段時間才有加入的機會(應該不超過一年)。另外,成為正式志工之前都要接受訓練,並有見習與面談的過程。

不知道會不會有人好奇,擔任專線志工需要具備哪些特質?我想這應該是很少人會問的問題啦,不過還是來列列看。一個人會選擇透過電話交談來陪伴、協助兒童,而不是去街頭募款或在青少年營隊帶團康活動,多少反映了專線志工的屬性和特質。

首先,就跟所有的「電話專線」接線人員一樣,專線志工服務的地點,是一間有著若干支電話線路的小房間。這裡沒有什麼光鮮亮麗的裝潢和擺飾,沒有高科技設備,也沒有免費的茶點,更沒有啦啦隊或後援會在旁邊加油,因此這樣的服務比較適合喜歡低調行事的人。

再者,機構訓練了志工之後,都期待志工能至少服務一段夠長的時間(我不知道是多久,但至少一年還算合理吧)。專線志工要能夠每週固定時間來接線,不宜常常請假,因此比較適合願意承諾出勤也真的能夠實現承諾的人。

最後,或許也是最重要的,接線過程中常常要聆聽小朋友在學校或家中遭遇的大小事,有些開心,有些不開心,有些對孩子來說至關重大(例如被同儕排擠或考試考不好),有些則是雞毛蒜皮(例如純粹的無聊、玩鬧),因此比較適合對小朋友心靈狀態好奇和感興趣的人。

如果說,志工存在的主要目的是承諾去做某件利他的事,並且確實完成,那我覺得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是志工。無論是敦親睦鄰、愛護街頭的動物,或是對眼前有急需或危難的人伸出援手,其實都符合(廣義)志工的條件。也因此,我會認為,志工並不是某一機構才有資格賦予人的身分,而是人對自己的定位與期許。

大致上是這樣。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