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2014

趣味藏在細節裡:讀狄波頓《無聊的魅力》

多年前,我購入了一片艾倫.狄珍妮(Ellen DeGeneres)的脫口秀專輯CD《嘗嘗這個!》(Taste This。沒錯,在那個古時候,專輯是錄製成CD銷售的,甚至也還有卡匣錄音帶,因為我也買了。)裡頭是狄珍妮這位喜劇演員脫口秀的現場錄音(順道一提,當年她還沒出櫃)。

記得專輯裡有一段講的是「搭飛機」(Airplanes)。狄珍妮說,好奇怪哦,人一上了飛機似乎就會對食物產生莫名的執迷。當飛機起飛,上升到穩定高度,大夥兒就開始心神不寧,巴望著空服員趕快出來送餐點。即便是短程航班,空服員只會給每個人發一包花生米和一杯飲料,人們卻也彷彿餓了好久似地,立刻把花生米啃個精光。她不解地問現場觀眾,要是人在陸地上,這包花生米出現在面前,你連看一眼都嫌浪費時間的,不是嗎?

飛機餐點也是一樣。明明那是好幾個小時之前在地面上預先準備好的餐點,只不過到了飛機上再加熱(所以大略等同於微波冷凍食品),怎麼大部分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她問,「難道真的有人以為,飛機客艙的另一頭有一座養雞場嗎?」

這段對航班機艙裡乘客行為的犀利觀察,讓聽眾會心大笑。或許很多人對於這種「機艙內飢渴症」(注1)的經驗心領神會,都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不過,我們從來沒想過要對這件事加以剖析探討。

其實,真的有人以飛機和機場為主題,寫成了一本書,切入角度不同,卻同樣令人拍案叫絕,那就是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注2)的《機場裡的小旅行》。

狄波頓是我認為有能力掉書袋(引經據典)卻又完全不會給人做作印象的厲害作家。有一年,英國倫敦的希斯洛機場邀請他擔任一星期的駐站作家,給他特別通行權,讓他能夠無死角地觀察機場從裡到外的方方面面,而他也把握這個機會,訪談了機場裡的過客和工作人員,住了機場旅館,參觀了空廚工廠,見過了機場裡的神職人員,挖掘出即便重度飛行常客也沒機會見識到的「機場」。此書篇幅不長,卻是獨特巧妙,值得一讀。


路過不要錯過,看到也要看見

其實,只要是狄波頓的資深讀者,對於他的寫作風格不會陌生:無論是稀鬆平常以致你視而不見的事物(例如機場),還是你認為過於複雜艱難而懶得去理解的事物(例如宗教),甚至是那些在背地裡支配著你的人生而你卻渾然不覺的事物(例如身份地位焦慮、性),狄波頓都可以用他知性幽默又善體人意的生花妙筆,把其中的迷人之處一點一點指出來給你看。經過他的詮釋,世界上沒有任何事是平凡、乏味或無趣的。

也因此,當狄波頓又出了一本名為《無聊的魅力》(On Seeing and Noticing)的新書,就知道他又要來新鮮我們的耳目了。(讀了之後,發現此書的原文版成書已久。雖說不是最新作品,閱讀樂趣不變。)中文版的書名並非直譯,其意涵可能是「若能懂得看見(seeing)和覺察(noticing),原本平凡、乏味或無趣的事物之中,也有著迷人的魅力」。



當我們在家裡覺得沮喪且無聊,這時候比較適合去的一個地方就是機場。不是去搭飛機,而是去欣賞那個地方,就像欣賞一幅畫一樣。」(第33頁)

「造訪機場」這篇的開場段落讓我會心一笑。因為真的有過那麼一次,很久以前,我忘了自己為什麼心情沮喪,而散步走到機場去。不是去看飛機起飛或降落,也不是在機場裡到處小旅行(我沒有特別通行權),只是在大廳裡找了一個位子坐下,可能在沉思或發呆。置身在等候搭機的乘客和來送行的親友,以及他們大大小小的行囊之間,這些陌生人即將展開的旅程,以及他們彼此的離愁,跟我一點都不相干,然而就在那流動不息的景象,以及不時傳來的機場廣播的氛圍下,我彷彿更能直視內心煩惱的巨大,和渺小。如果說時間可以帶來療癒,其實空間也可以。後來,讀了《機場裡的小旅行》,我才明白,機場真的不只是一個送往迎來的驛站。


有了覺察,好事才會發生

狄波頓在本書中說明,無論是閱讀文學作品或欣賞藝術畫作,都能提高我們對世事的覺察力和敏感度——透過別人的眼光看世界之後,我們看世界的眼光將會變得不一樣。閱讀狄波頓的書,正有這樣的效果。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覺得世界上的事物最好能親身去經歷,因為僅靠想像和邏輯的推演,並無法帶來細膩而深切的感受。當然,在親身經歷之時,必須用心去看見、去覺察,撫觸細節的紋理,才能真正獲取其中的趣味和美妙。

對現代人來說,敏感度是一項奢侈的特質。身處在這個資訊只會更多、不會更少的世界,我們都練就了一身過濾資訊的本事,以便讓有限的心智能量保留給(比較重要的)工作和生活。然而,這種自我保護的機制無形中也使我們與周遭的事物保持距離,使我們有能力隨時「漠視」它們。久而久之,我們不再「看見」,也不真的「覺察」,而只是慣性地接受別人(新聞媒體、社交媒體、政府、學校)餵養給我們的資訊——它們餵什麼,我們就吃什麼。而我們也常任由這些資訊的內容和呈現方式,來決定我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一旦發生了某個新聞事件,必須我們付出額外的關注才能理解,我們要不是整個忽略它,就是等待誰誰誰,準備「懶人包」來餵食我們。

節省心智資源,其實是人類腦神經的先天設定。就因為人有能力隨時調度心力,聚焦在重要的事,才得以生存、繁衍到現在,把地球上的其他物種吃得死死的。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何以現代社會眾人崇尚個性、特色,都好想與眾不同,但表現在許多生活面向、反應模式、臉書頁面上,其實我們根本很好預測,甚至很好操控。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每當社會上發生殘忍的殺人事件,新聞沸沸揚揚之時,大眾會認為應該速審速決,重判嫌犯死刑(明明平常我們都說自己是重視人權和尊重法律的國家);每當選舉來臨,必然有長達數月的造勢和攻防(真的是必然嗎),而最後卻經常是由選前一個月候選人或政黨的操作手法,決定了投票的結果(明明平常我們都說要選賢與能)。這些矛盾,我們是否視而不見?看不見,覺察不到,我們就不可能採取不一樣的行動,去改變我們其實並不樂見的諸多現象。

寫到這裡,怎麼變嚴肅了起來?非常抱歉,有關這點,實在要佩服兩位艾倫——狄波頓和狄珍妮——這兩位才是真正有功力,能夠以各自擅長的幽默詼諧,把知性的觀念和省察的提醒,包裝成可口的懶人包,讓我們能夠毫無抗拒地欣喜服用,也指引有意願的人重新「看見」,選擇「覺察」。

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平凡、乏味或無趣的,世界上也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除非我們決意保持冷漠不看見。



注1:「機艙內飢渴症」,指的是人搭乘飛機飛行期間對食物所展現出的獨特反應。人在搭機飛行期間,食慾似乎變得特別旺盛,對於餐點的美味度標準也似乎較為降低。其成因可能與機艙內特殊的環境有關,如密閉空間、狹窄座位、以塑料盒盛裝食物等。如果學界不曾研究過這個現象,那代表又是我發明的詞彙。

注2:我居然把兩個艾倫(Ellen DeGeneres and Alain de Botton)寫在同一篇文章裡,真是太佩服自己了~這是無聊還是有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