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2012

唬爛的練習2

今年台北書展期間,在活動中認識了幾個新朋友,不約而同都問我,從事出版工作有多久的時間,或是在現在的公司工作多久了。這個問題我從來沒有準備過制式的回答,所以每次都要在心裡重算一遍。算好了。以編輯的經驗來說,已經超過10年了~

其實,相對於一些資深又備受敬重的出版界前輩來說,10年只是一個基本單位。回首來時路,值得回味的當然是那些在自己手上催生的暢銷好書和不暢銷好書。暢銷好書就好比自己生的標緻女兒,可能有高達數萬或十數萬人追求,不暢銷好書則有如長相不起眼的兒子,勉強有幾百個或千餘人答應相親。同樣都是自己的寶貝,人氣的差距也正是歡樂與憂愁的來源……

不過,我也幾乎可以預料,再過10年,即便是暢銷好書,得以留存在世人記憶中的可能少之又少。那麼,對出版從業人員來說,這一切的意義又何在呢?看來還是不要對自己催生過的書寄予太深的情感比較好,甚至也不要把那些書留存起來,以免親眼目睹它們的過時和過氣。

不如,就趁著這些書籍誕生之際,讓它們「活得精采」。書要活得精采,就得賣得夠好,讓夠多的人開卷閱讀,讓其內容在或短或長的時間內對讀者的心靈造成某種好的影響。而想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除了作者先寫出好書之外,就要由出版社來把書裝扮得美美的,並敲鑼打鼓地讓它們吸引眾多讀者的追求。

文字編輯背負著「包裝」一本書的任務,從書名到文案,從封面設計的討論到內文編排的美觀,統籌的責任都在編輯身上。此外,編輯還要會「說書」,要能把書的內容介紹得很吸引人,讓書店很想賣、媒體很想報導,讀者很想讀也很想買。

如果在進入出版界之前,知道有一天要上電台介紹書籍,我可能會重新考慮自己的生涯規劃。不過來不及了,現在的生涯已經行駛在書籍行銷推廣和銷售的軌道上,回不去了。必要的時候,得啟動「唬爛」的功能。

Image: Salvatore Vuono / FreeDigitalPhotos.net

從來沒算過自己到底上過幾次電台節目介紹書,亂亂算的話,可能相當接近一百次了吧?又雖然沒有人問過我的心得,不過我打算把它記錄在這裡,算是一個小小的摘要好了。

通告介紹新書備忘事項 :

1.正式錄音之前,先了解一下該節目的聽眾群,會滿有幫助的。聽眾群有可能是計程車司機、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或退休人士。可能的話,準備幾個符合目標聽眾生活經驗的例子來講。

2.預先想好或寫下該本書的三個特色。節目通常只有十幾二十分鐘的時間,所以要確保在這段時間內把該本書的特色都傳達給聽眾。

3.預先想好或寫下該本書能滿足讀者的哪些需求。轉換角度,從讀者的眼光來看這本書,推測讀者會怎樣看待這本書,閱讀之後能獲得哪些好處。

4.想出一個能引起聽眾好奇的開頭引言,藉以吸引聽眾對該本書主題的注意和興趣。

5.預先列出該本書值得介紹、也最容易引起共鳴的3~5個重點。

6.有機會的話,就結合時事。把書的內容與時事結合在一起,讓此書顯得貼近時代脈動,也更符合讀者當下的需求。

以上是針對聽眾(潛在讀者)所做的準備。不過,別忘了還有主持人。

7.預先猜測主持人感興趣的內容。大部分的訪談都不會先提供大綱,所以如果沒時間把內容從頭到尾複習得很熟(通常沒那個時間),就得推測主持人想介紹的是哪些部分,並加以準備。

8.萬一主持人問到書中的某個內容,但是編輯沒有準備到,此時不能卡住或停下來或支吾其詞,要盡可能順暢地把這個話題轉到另一個相關但有所準備的內容,繼續講下去。

9.萬一主持人問了不利於該本書的尖銳問題(例如「這本書的書名跟原文差很多」),此時要以帶著敬意的正面態度,同理主持人會有這樣的疑問,並加以回答,最後強調該書的特色與好處作為結尾。

準備好聽眾和主持人的部分之後,我發現如果想要享受這種電台訪談的過程,而不是把它當成帶來額外壓力的工作,最好還要調整自己的心態。

10.假想自己是要把此書介紹給朋友。用分享的態度而非推銷或報告的口吻。

11.假想自己是此書的作者。從作者的角度思考最希望傳達給讀者的訊息是哪些。

12.假想自己是書評家。從書評家的角度思考此書的價值。

13.偶爾會遇到主持人在節目最後要編輯以幾句話作個總結,此時就很適合用以上三點所衍生出來的想法,當成最後三十秒的總結。

雖然把介紹好書說成唬爛是有點誇大,不過這種唬爛的能力還真的要經過練習和經驗才會愈來愈進步呢~希望在新的一年以及未來,自己的唬爛能力可以更上一層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