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2012

自信不夠的時候,就假裝一下

最近幾年,有個心理學用語變得很流行,幾乎成為大眾慣用語,但也因為運用普遍,使得它的意涵改變了。當某個公眾人物對自己的形象或能力的估計高過眾人的觀感,人們就說這個人是「自我感覺良好」。原本是個中性偏正面的字眼,現在變得有點負面了。

在大眾眼中,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想得很正面。除了當事人的父母和家人之外,大概沒幾個人會認為這是好事。

不過,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其實人人都需要自我感覺良好。因為人都需要能肯定自己,才會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去面對困難和挑戰。人需要能肯定自己,才容易覺得快樂和滿足。人需要能肯定自己,才會用比較正面的眼光看世界,也比較能去肯定別人。

因此,儘管我們不時抨擊某個公眾人物自我感覺良好,或許我們沒想到,自我感覺不良好可不見得是好事。

話說回來,其實要維持良好的自我感覺,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人不完美,甚至充滿缺陷,而我們每天都要面對自己做得好的事和做不好的事,面對接連不斷的成功和挫折經驗。成功了,我們當然會覺得自己很棒或挺不賴的,但是一旦遇到重大挫折和失敗,我們還能繼續覺得自己很棒嗎?

誠實面對自己,我們其實都在某些地方覺得自己不夠好。有些人覺得自己求學時不順遂,唸的不是好學校,即使已畢業離開學校很久了,卻不時覺得自己矮人一截。有些人對自己的外貌沒信心,始終很在意週遭的眼光和評價,甚至因此限制了自己的發展。有些人是對自己的家世感到自卑,覺得父母受的教育不夠高或從事的職業不夠風光……

覺得自己不夠好,這種心理有時候能轉化為強烈的動機,驅使人努力追求成功。許多頂尖的業務員就曾表示自己是因為小時候窮怕了,所以立志賺大錢、立志出人頭地。

另一方面,「覺得自己不夠好」也可能成為阻礙人追求成功的絆腳石。例如,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不敢去追求內心最渴望的目標,最後是先自我妥協,接受次要的目標。若是遇到挫折時,或許也會比較容易放棄。

多年前,有一部很賣座的好萊塢電影《回到未來》,由米高福克斯飾演的主角馬蒂是一個高中生,平常喜歡熱門音樂,以及跟一位從事時間實驗的布朗博士混。

有一天,他們進行時間實驗,使馬蒂陰錯陽差地回到了「過去」,也就是他父母還在唸高中的時代。他赫然發現,原來自己的爸爸喬治在高中時期因為個性軟弱而常遭同學畢夫欺負。某一次,馬蒂出手為爸爸喬治解了圍,沒想到竟因此改變命運的走向,因為他破壞了爸媽定情的關鍵那一刻。於是,接下來馬蒂必須進行危機處理,設法讓兩個人再有機會情定終身,否則爸媽不會結合,馬蒂將會消失……

這部電影玩了時間的概念,同時也呈現出人生的因果脈絡。馬蒂的爸爸本來一直處在被欺負的狀態,學生時代被嘲笑捉弄,進入社會之後繼續被呼來喝去,一家人的生活也始終充滿著爭吵與無奈,而且從沒辦法擺脫畢夫的操控。然而,馬蒂回到過去,把原已寫好的人生劇本擾動了一番,結果讓喬治在關鍵時刻鼓起勇氣對畢夫反擊,也由於這樣的突破,改寫了喬治的人生。當這個過去修補好,馬蒂也終於回到未來時,他發現自己的家庭狀況完全改觀了。

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人是否為自己的人生站出立場,是至關重要的。雖然電影情節是虛擬,但其中的道理並不難理解。某些時候,我們是否如同原來的喬治一樣,不夠相信自己,以致在人生中屢屢做出不利於自己幸福的退讓和妥協、任人擺佈?一次次看似無傷大雅的退讓,到後來卻累積成人生的輪廓,永遠地影響著我們。


那麼,當我們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時候,該怎麼辦呢?我們可沒辦法像馬蒂一樣回到過去,去修補不完美、不理想的人生。

能做的,是從當下開始。當覺察到自己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格而喪失自信時,趕緊鼓勵自己,擺脫負面情緒的制約。例如,我們其實可以在不安的當下先「假裝」有自信。因為不安和恐懼的情緒往往會被放大,導致我們臨場退卻。只要我們刻意強化自信,就能驅走大部分的不安和恐懼,讓我們更專注在眼前的行動。

每個人都有脆弱的時候。面對困難、挫折和失敗,有時真的會覺得腰桿子挺不直、拳頭握不緊、內心在顫抖。除了可以訓練自己變強,沒自信的時候不妨先假裝一下,跨出一、兩步之後,不安和恐懼就會漸漸退下了。

無法回到過去,至少可以迎向未來,而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現在。就是現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