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讀過《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之後,發現它對我的影響真的很大。首先是,我真的按照「心動與否」的原則,把衣物的數目降到最低。不心動的、不合身的衣物,全被送走了。當然,從此以後衣櫃的空間低於七分滿,而且也亂不起來。不過,這只是開始而已。
有了「心動與否」這個判斷標準之後,連買東西時也能派上用場:結帳前必定三思,想想:「這東西帶回家會讓我開心多久呢?」這就是為什麼去參觀書展只買了兩本書回家……
不過,還有件更厲害的事,就是我也用「心動與否」的原則,把累積多年的上課講義、筆記等文件處理掉了。書中有提到文件的整理,最徹底的做法就是:丟掉!
要丟掉各種講義、筆記,真的有障礙。有的是花了大把銀子去上的語言課、心理學課,有的是我自己當講師為別人上課所準備的講義。由於心裡總存著「總有一天會再用上或再拿出來複習」的想法,於是不斷累積。要不是下定決心整理,還真不知道已經累積了那麼多。因此,在某一天下午,趁著鬥志升起,趕快採取行動~
過程就不說了,結果真的挺好的。到現在為止幾個月了,從來沒有覺得少掉任何東西,也沒有失落感,反而有種輕鬆、爽快的感覺!這就是整理魔法!其實自己也很好奇,為什麼過去認真上課的講義、勤奮抄寫的筆記,到最後捨棄了居然沒有損失的感覺?讀到《庸才猛抄筆記,人才勤寫心得》這本書之後,找到答案了。
簡單的說,「筆記」和「心得」是有差異的,兩者的價值也有差異。筆記是把別人說的話、書中的內容,局部摘錄抄寫下來,而心得卻是把別人說的話、書中的內容,經過消化吸收、反芻思考過後,統整並加上自己的意見再寫下來。抄筆記時,可以不用太專心,可是寫心得時,卻要動腦思考。換句話說,比起猛抄筆記,勤寫心得更能使人成長。
在求學時期,抄筆記是每個學生上課時必做的事,畢竟這是授課內容的直接記錄。不過,或許是諸多教師們很貼心地都幫學生整理好上課內容,學生往往只要把筆記背熟,就可以應付考試,取得理想分數。於是,我們不太講究把上課內容消化吸收、反芻思考的過程。換句話說,我們省略了許多思考的機會,當然,到後來會發現這是個人的損失。
「庸才猛抄筆記,人才勤寫心得」只是這本書的其中一個例子,說明如果想實現人生目標,就必須修正某些行不通的習慣。
作者生田知久自己在唸中學時是後段班學生,基本上已經被老師放棄了。在重考大學時,補習班老師也認為他是個坐不住、沉不住氣的學生。當時他深感挫折,因為他很想考上好的大學,讓人生有轉敗為勝的機會。但是,如何才能靜下心來,專心唸書呢?於是,他以考上大學為目標,改變自己的學習習慣,終於在四個月後考上國立大學。
對於一個後段班的學生來說,這次的成功經驗十分重要。上了大學之後,生田知久變得很積極,他從腦科學、認知心理學的角度深入研究潛能開發這件事,畢業之後,他成為潛能開發教練,專門教人如何把能力發揮到極限。
「人只要經過琢磨就會發光」,作者秉持這個信念,到處演講、授課,每年有一萬個人上他的課。這本書整理出可以讓人脫胎換骨的6種力量,每個人每天都用得上:發問力、思考力、決策力、行動力、感染力、學習力。特別的是,書的編排非常活潑,所有的原則都轉化成實際可行的技巧,有逗趣的插圖幫助理解,各章結尾還有摘要整理。以下就來舉幾個例子:
*發問力
遇到困難時,別問「糟了,怎麼辦?」因為這只是在煩惱。請改問自己「接下來應該怎麼做?」透過問好的問題,聚焦於可以改變未來的實際行動上。
*思考力
覺得目標遙不可及的時候,就「從未來看現在」。例如想要成為年收入百萬的人,別說「怎麼可能!」而是思考「假設我能年收百萬,那是為什麼?」刺激自己的思考,找出可行的方法。
*決策力
無法成長的人,其決策往往受制於「恐懼的力量」,例如「再不唸書就考不上大學了」「不趕快準備簡報,會被主管罵」。恐懼和不安雖然也能激發行動,卻無法幫助我們實現個人夢想和長期的人生目標。基於熱情和愛的決策,才能讓我們堅持到底。
*行動力
大家都知道行動力很重要,但行動力會起起落落也是事實。本書建議,在有動力的時候就要「趁熱」展開行動,而遇到挫折、動力低落的時候,要問自己「接下來可以做什麼?」「現在真的只能做這麼多嗎?」,鎖定具體的小行動,堅持下去。
*感染力
想要提高收入、成就大事,必定要懂得如何影響他人。建立影響力,聽起來很困難,但本書教我們多跟別人分享,透過「說故事」把自己的熱情、想法和夢想傳播出去,自然會吸引認同的人。
*學習力
學習很重要,但實踐也很重要。光是「知道」,卻沒「做到」,效果等於零。因此,不管學習什麼,都要以「不特別注意也能做到」為目標,讓知行合一。
把筆記、講義丟掉,清除大堆文件之後,還有另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那就是發現自己寫的「心得」很少——原來當了多年的庸才還不自知啊!幸好,現在發現還來得及,就如同作者說的,最需要在意的事是「今天成長了沒」。只要知道「接下來要怎麼做」,相信明天就可以不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