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2012

書是哪裡「香」?

前人為了鼓勵閱讀,宣揚學習知識的好處,常勸告世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光憑這兩句話,我們就可推知,閱讀或求取知識其實是一件不太輕鬆、不太討好的事,否則何必用美女和錢財來引誘大家翻書呢?話說回來,誰聽過有人發明口號來鼓勵世人「看電視」或「吃零食」的呢?

「書香」也是有心人士為閱讀賦予的美好形象。我個人當然認為閱讀是件美好的事,但如果問我,書到底是哪裡香?那我還真答不出來。

除了形而上的「香」,書籍本身的確是有味道的,而且新書和舊書的味道並不相同。想要聞新書的味道,可以去書店;想要聞舊書的味道,可以去舊書攤、二手書店或圖書館。而去過這些地方的人,應該可以察覺到自己留有關於書籍味道的記憶,只不過難以用言語形容罷了。

那麼,書的「香」到底是怎麼回事?新書和舊書的味道又有什麼不一樣?

這部由AbeBooks公司所製作的短片,簡單地說明了「書香」的來源。不過,影片的題目叫做「為什麼舊書有股味道?」(Why Do Old Books Smell?)這樣的措詞顯示著一個中性的觀點:書有味道,至於香不香,就見仁見智了。畢竟舊書的味道有人喜歡,有人卻受不了。



根據這部影片的說明,一本書的組成不只是肉眼看見的紙而已。紙的本身含有纖維以及其他的有機物質,而在製紙和用墨水印刷的過程中,還會再添加其他的化學物質。這種種物質本身會起變化,而且也會因環境中的溫度、光線、濕度條件而起不同作用,最後形成舊書的味道。

位於英國倫敦的大學學院,有一群化學家針對書的味道做了分析,發現舊書的紙張會釋放出上百種具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到空氣中。化學家形容那股味道是「在發霉的底蘊下,揉合了青草味、酸性物質,以及一點點的香草味」(A combination of grassy notes with a tang of acids and a hint of vanilla over an underlying mustiness.)嗯,我跟影片中的人一樣,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紙是書的最主要成份。紙的質地會影響書的保存狀況,最早期的紙張因為純度較高,做成的書籍能保存得比較久而不會輕易變質,放個五百年也還好好的。但十九和二十世紀時期印製的書籍,紙張都使用了大量的酸性物質。化學家認為就是酸度導致紙張的變質;那段時期製作的書不但很快變舊,也會發出刺鼻的氣味。

紙張若開始變黃,就是變質的開始,開始時是一個個的斑點,嚴重的話則是一整片發黃的汙漬。影片中特別提到,報紙的紙質比較差,酸度也比較高,如果把一張報紙夾在一本書裡放一段時間,報紙的墨水以及酸度都會導致那本書的頁面變質。這提醒我們,想要珍藏的書,就別在書頁中夾放其他的物品(例如書籤),否則就算放在昂貴的書櫃中,也會很容易發黃給你看。

保存書籍最好的方式就是放在乾燥常溫下,避免陽光直射。另外也要注意環境中是否有其他的化學物質,例如在書房中吸菸,書就會沾上菸味;把書擺在廚房或餐廳旁邊,久了會沾上油漬。

既然書的味道是來自紙張、墨水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各類化學物質,再加上與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理論上每一本舊書的味道都是不一樣的。好聞的舊書可能散發著淡淡的香草味或杏仁味,難聞的舊書則可能有霉味或樟腦油的味道。

寫到這裡,不禁想起一個多年來未解的謎。多年前我曾和室友討論到圖書館裡書的氣味。我們發現,也一致同意,每次走進圖書館,聞到舊書味兒,很容易就會想跑廁所……到目前為止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這是多次經驗的結果,絕不是對書籍有不敬之意,更無意鼓吹大眾在圖書館如廁……

或許有一天,希望有一天,某位好心的科學家能替我們解答這個很生活化的「為什麼」。如此一來,「書香」就不是一個撲朔迷離的口號,而是一個有知識內涵的概念了。

總之,書不一定是香的,但真的很有味道(不管是就具體或抽象的意義來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