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2012

不要小看星期天:讀書會小說《星期天們》

這是第一次讀吉田修一的小說。之前很紅的《惡人》,電影和小說我都沒看過,不知道是否很可惜呢。至於《星期天們》,有個很文學感的書名,翻開來便有一種迫不及待想往下讀的心情。


先說我的結論好了。我覺得這部小說應該不是作家的代表作。它雖然經過用心構思與布局,但不免透露著一種小品的氛圍,也就是,看起來不像是創作火力全開或無意間驚喜大爆發的作品。不過這也沒什麼不好。大作有時給人壓力沉重,不如小品容易親近。

整部小說共分成五個短篇,都與星期天有關,例如第一篇的標題是〈星期天的電梯〉,第二篇是〈星期天的受害者〉。此外,每篇之間似乎又以某種隱約的關連串在一起:第一篇故事中的一對離家出走的小兄弟,到後面的幾個故事中又會再度出現。其實這種架構的設計並不是首創,許多作家都會這樣用。像之前寫過心得的奧田英朗的《六宅一生》,是把前一個故事裡的某個配角,在下一個故事裡變成主角,衍生出另一段故事。又如吳明益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是用魔術師的形象來串連整部短篇小說集(心得在此)。每位作家的操作手法不太一樣,呈現出的小說風景自然就不同。我覺得《星期天》的鋪陳還算不錯,會營造出一股輕微的神祕與懸疑感,讓讀者好奇的情緒逐步累加上去。

星期天們,顧名思義,就是有好幾個星期天。這好幾個星期天不見得是指特定的某一天,但分別是由不同的故事人物所經歷和體驗。在閱讀之前,讀者不妨先想想,自己對星期天的印象和感覺是如何。

對你來說,星期天是全家歡聚的一天嗎?還是單身者孤獨寂寥,心中空蕩蕩到極點的一天?星期天是寧靜祥和,還是潛伏著未知的危險?星期天是一週的結束,還是開始?抑或是一種不得已的暫停?星期天該躲在溫暖舒適的被窩裡補眠,還是打包啟程,展開一場嶄新的冒險?

題外話:記得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曾在某本書中提到,他習慣從星期天下午開始一週的工作。當時讀到這個,感到相當的佩服,因為大前洞察到,許多人在星期天下午都正準備陷入星期一憂鬱之中,而他認為對治這種憂鬱的好方法就是直接上工啦……

回歸正題,《星期天們》給人的感覺,是寂寞疏離的,總讓人不由得聯想到已失落多年的日本:物質生活雖然看起來還不虞匱乏(不管是從事沒前途的工作或甚至失業了,日子總是暫時過得下去),但是已開始捉襟見肘(好像已經沒有夢想、理想躋身的空間了),昔日富裕繁榮的景象不再。至於精神上與心靈上,更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空虛感(友誼與愛情的裂解、變質)。

這部小說的五篇故事分別捕捉了五個主角的人生風景:失業的三十幾歲知識藍領男子渡邊與醫學系女友的愛情、擔心好友安危而自己變得歇斯底里的女子夏生、喪偶之後特地前往東京喝喜酒並探視兒子健吾的老爸、命運總是遭受女人擺弄的田端,以及經歷過家暴之後重新找到人生目標的乃里子。前面四個故事,還真是把寂寞、疏離、無奈的人生速寫得到位,所幸,作家在最後一篇裡來了個急轉彎,讓乃里子摸索出一絲人生的寄望,而讀到故事最後的我們,心懸著懸著也終於有了個著落,不致墮入黑暗的深淵。

故事最後,那對流浪尋母未果的小兄弟長大了(為免爆雷,就不描述細節)。比起五篇故事裡的那些主角,這對小兄弟早就經歷滄桑,而現在反而有種篤定了。乃里子也有一份篤定。這樣的結局或許是在告訴我們,人生或許千轉百迴,人生可能把人甩到谷底,但是誰也說不準,什麼時候人就從谷底漸漸爬升,來到始料未及的高度。在夜幕掩蓋這個星期天之前,保留希望給每一個人,對這部小說來說,或許是最好的安排。

一部好看,但還不至於令人拍案叫絕的短篇小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