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012

閱讀村上春樹,是這個理由

不久前,跟某位趨勢作家聊書,閒談時他提到未來有計畫要寫一部小說。我一方面佩服他在專精實用類文章多年之後還能重回文學的軌道,一方面又覺得莞爾。因為這不是第一次,發現文學靈魂的頑強。那些已經適應社會,甚至在商業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心靈深處的「文青」還在,仍然在護持著一盞小小的文學之火。每次瞥見這把火,都令人有種驚喜之感。

有寫作經驗的人或許比較能了解我想說的。

文學的表達,是少數人有興趣、少數人能專擅的活兒。創作文學,需要較高的感受性,文學作家能將一般人視為稀鬆平常的萬事萬物,轉化為觸動人心的文字。不過,有文學表達能力的人不見得能持續在文字上耕耘。文學創作在現實社會中常常被視為一種奢侈的嗜好,甚至是一種孤芳自賞、與俗世之功成名就劃清界線的姿態。所謂的文青,通常都是在中學時點燃創作的火苗,大學時肆意竄燒,然而等到進入社會幾年後,若沒花心思呵護、造就創作的環境,這火苗自然而然就枯絕。

若是燃燒得宜,對文學創作的狂熱,就如同對任何一種興趣嗜好的執著,讓人得以在某種程度上忽視現實、隔絕現實(扭曲現實力場?),此時若能再找到可以相濡以沫、相擁取暖的夥伴,就更容易往創作的火苗裡添薪加柴。

那麼,誰能為你的創作火苗添薪加柴?能為你加油打氣的,也許是某一部深深啟發你的文學作品,也許是某位讓你敬佩到五體投地的作家。這世上,作品傑出的秀異作家有很多,但能夠帶來啟發,讓人想要提筆創作的作家,相對的就少了一點。

對我來說,村上春樹就是這樣的作家。讀完他的作品,會讓人很想寫作,而且不自覺地就模仿起他的文體來。(模仿,當然不能說是很高明的創作方式,不過本文的目的不在探討模仿的正當性。)後來發現,並不是只有我,不少文藝創作者都受到村上或多或少的影響,而這樣的現象,現在也發生在英語世界了。

網路上有篇文章在討論「How to write like Haruki Murakami」(如何寫出村上風格的作品),甚至歸納出五個仿效村上文體的做法。

http://www.mediabistro.com/galleycat/how-to-write-like-haruki-murakami_b39484

文中提到,在村上的《1Q84》這部特色鮮明的小說中,可以「找到寫作的祕密」。該文作者整理出5個師法村上的寫作祕技,供大家參考。




1. 文字必須簡潔且經過精密度量。
→這的確是我們閱讀村上作品的經驗,也是村上文字的一大特色。他的小說讀起來平易近人,很容易進入故事中,乍看會以為很容易模仿。但若試著自己寫寫看,就會發現並不容易。這就好比練瑜伽,緊實勻稱的肌肉人人愛,但是實際練習之後,才發現背後要經過多麼精準、有紀律的鍛鍊。

2. 沒有不必要的字。
→一旦熟悉駕馭文字之道,當然就可以自己決定是要寫出滿漢大餐,還是清粥小菜。看起來村上是比較喜歡簡單,討厭麻煩和做作。我認為這種精簡的風格,跟創作者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

3. 貼近現實去描述,節制地使用比喻。
→這是我覺得很值得創作者參考的原則。練習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角度去描述。能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一件件稀鬆平常的事,才有可能建立起個人風格,發展出創作者的獨特魅力。

4. 探觸黑暗的深層主題。
→包括《1Q84》在內,村上的許多小說作品都有這種取向;在看似天真無害、冷靜沉穩的文字流動中,處理的題材卻是又深又黑。不過,由於每個創作者所關注的題材和角度不同,我想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想寫黑暗的東西。不過至少文學創作的目的地會是通往深層,而不是停留在表淺之處。表淺的書寫,大概只能作為商業文案吧。

5. 音樂的元素。
→村上從年輕時就喜歡音樂、蒐集唱片,還開過爵士酒吧,會把音樂的元素放進作品中,也是理所當然。如果真的很想寫出村上風格的作品,一定要好好做音樂這門功課。但話說回來,何不乾脆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出發,找到自己特別擅長的書寫元素?相信這樣寫出來的作品會讓人更有感覺。

村上作品的語言深具觸動力,他有本事讓讀者深覺小說中的人物就是自己,也讓讀者在拜讀過作品之後,有一股衝動想要用自己的語言再多說些什麼。因此我認為,「想要模仿村上」的這個現象,其實不是文學創作的不良風氣,而是證明了村上作品確確實實地觸動了人心,到達了深層,那個鮮少有人企及之處。

無怪乎,20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出爐之前,村上是書迷心目中最熱門的人選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