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2012

把生命浪費在哪裡比較好?讀《華爾街銀行家的最後告白》

經過這些年,我對投資理財已經沒有那麼熱中了。一方面是沒時間,一方面是我覺得散戶投資真的沒什麼搞頭。散戶的本金太少、財力不如人,而那些真正獲利驚人的投資案,都只有企業或機構投資人才有參一腳的份。如果小散戶妄想在股市買低賣高、在基金市場苦尋黑馬,結果獲利或虧損不知道,唯一確定的是,金融機構一定賺得到手續費和佣金。何苦呢?

這就是事實,不是身為散戶的我比較笨或比較懶的問題。因為就算有一天我突然變得很聰明、很勤奮,相信我也不會選擇把時間和精力用在「以散戶身分投資賺大錢」這個目標上。除非去當專業金融從業人員,玩大一點,否則只要用最簡單、長期下來最有效率、不管到六十歲或八十歲都適用的原則就夠了

華爾街銀行家的最後告白》說的就是這樣的原則。書真的很薄,沒有「財經書的份量感」,但兩位作者很誠意地說出了投資理財一定要知道的五項決策,也是給散戶投資人的五句實話:

1. 投資理財該不該靠自己?
→實話:既然是非專業人員,就不要小孩玩大車。就讓「獨立理財顧問」(收顧問費,不收佣金)幫你規劃投資方向。

2. 資產要如何配置才恰當?
→實話:不了解風險、道聽塗說的投資,會讓你連自己籃子裡放著什麼蛋都不知道。(嗯,等孵出來就知道了?)

3. 要如何做到分散投資?
→實話:分散投資的目的就是分散風險。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集中押寶在某特定金融商品,都很可能令你受傷慘重。

4. 積極型與消極型投資的差異何在?
→實話:「人再聰明,也無法打敗大盤」,追高殺低無用,最明智的目標是達成跟大盤一樣的報酬率。

5. 何時該進行資產的重新配置?
→實話:定期檢視,賣掉一些漲的,買進一些跌的,雖然你會捨不得賣高、不甘願買低,也要憑著紀律去做。

生命有限,除非熱中投資之道,否則還是把生命浪費在其他美好的事物上吧。



出版序
銀行家希望自己早知道的事

近年來,理財的觀念在台灣相當盛行,坊間可以找到不少投資書,網路資訊更是大量釋出,讓有意投資卻沒心力的人感到難以消受:資訊真是太多了,還有必要再看一本嗎?

其實,投資理財最大的一個困難在於,我們實在不知道應該相信誰。放眼金融圈和財經媒體的資訊,要不是充滿術語、深奧難懂,就是暗藏著宣傳的花招和獲利的動機。銀行、基金公司、證券公司、理財專員,都宣稱可以幫我們賺錢,可是我們都心知肚明:不管我們的投資有沒有獲利,這些人可都賺足了手續費和管理費;當我們的投資賠錢,他們完全不必負任何責任;而就算投資有了獲利,他們也沒告訴我們,這樣的報酬率是否夠好。

戈登.莫瑞對這樣的情況了然於心。他在華爾街金融圈有二十五年的資歷,深諳金融遊戲的規則,他曾是高盛銀行的債券銷售人員,也在雷曼兄弟銀行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銀行擔任高階主管。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金融業從投資人口袋裡賺錢的必要。

二○○一年,莫瑞退休之後,把資產放在戴曼聖諾基金顧問公司(Dimensional Fund Advisors)。這家公司反對華爾街金融圈積極型的投資管理策略。莫瑞在這家公司認識了丹尼爾.高迪。高迪名列「舊金山灣區二十五位頂尖理財顧問」,也是「全美百大獨立理財顧問」。他幫莫瑞理財,兩人因此成為好友。

令人驚訝的是,到那時,莫瑞才首次學到資產配置的基本觀念,學到股票、債券和現金等各類資產應該有適當的分配比例。他驚覺,原來積極型的投資策略是不管用的。「我在一年之中向高迪學到的事,比在華爾街二十五年學到的還要多。」莫瑞對於過去在金融圈看到的追逐獲利的徒勞,有了深刻的頓悟。他自己成為戴曼聖諾的顧問,帶頭宣揚消極型投資的理念。

不幸的是,二○○八年,莫瑞被診斷得了腦癌,那是一種「多形惡性神經膠質瘤」,惡化快速,復發率近百分之百,平均存活期只有十五個月左右。他漸漸發現,自己沒辦法再做單手伏地挺身,也沒辦法再做瑜伽的倒立動作,最後連他喜愛的橋牌都得放棄。

緊接著,美國發生金融海嘯,震撼了全世界。莫瑞以資深銀行家的身分,受邀前往眾議院作證,他強烈質疑檢察官何以未能以犯罪之名起訴那些金融業者。
二○○九年,在複診中發現了更多的腫瘤,莫瑞心知來日無多,決定停止一切積極的治療。此時高迪建議他,何不把他領悟到的投資原則寫成一本書呢?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莫瑞一直想把這些投資原則分享給更多人,對此刻的他來說,寫這本書將意義非凡。

直指核心的投資決策

「銀行家垂死,或許大家會覺得這是件好事吧!」莫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不改幽默地說,他不介意自己的病情被當成話題,因為這能幫助他把訊息傳播出去。「這也算是得腦癌的一個好處吧!大家都會想聽我說的話。」他知道,即使自己離開人世,這些投資建議能繼續造福世人,幫助人們確保一生的財務安全,避免徒勞的追漲殺跌以及過高的風險。莫瑞比誰都更能體會,人生不該浪費在複雜難解又徒勞無功的投資活動中。

「人再聰明、再努力,也無法打敗大盤。」莫瑞和高迪指出了一個普遍存在的投資現象:許多人隨著財經媒體和金融機構的消息起舞,追逐熱門投資商品,把辛苦積攢的金錢大舉押注在他們一無所知的資產上。雖然人都想聰明地買低賣高,但受到恐懼與貪婪情緒的影響,最後反而都是追高殺低,損失慘重。
莫瑞知道,想要擁有更好的投資績效,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把投資這件事做得更好。

◎最明智的目標,是達成跟大盤一樣的報酬率,而不是打敗大盤。積極型的基金經理人總是在預測未來,他們雇用分析師和經濟學家徒勞地作研究,花的卻是你的錢!投資拚績效都來不及了,各種手續費、管理費的支出,都是在減損你的報酬。將管銷費用降到最低的消極型投資,才是你長期投資獲利的最佳選擇。

◎風險和報酬是正相關的。在追求高報酬的同時,必須控管風險,而分散投資可以幫你做到這一點。分散投資的基本原則是廣泛投資於具備不同風險特性的資產類別。你可以兼顧股票與債券、大型與小型企業、價值型股和成長型股、國內和國外資產等,並依照你個人的需求進行分散投資。研究證明,長期來說這會帶來不錯的報酬率。

◎每隔一段時間,投資組合裡的各種資產類別,會有不同程度的漲跌。你該定期檢視,並適時進行重新配置,把各資產類別的比例調整回原始的設定。例如股票、債券、現金的比例最初設定為五比三比二,一年後股市上漲,比例變成六比二比二,這時就要把股票的部位賣出一部分,用來買進債券或保留為現金,目標是讓資產的比例回到五比三比二。研究顯示,固定做資產重新配置,不但可以控管風險,長期來說也能提高資產的整體報酬率。

◎追高殺低是難以克制的人性弱點,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免於貪婪和恐懼的影響。你確實需要專業人士幫你理財,但看似免費服務的理財專員,其實都是透過介紹投資商品給你,從中賺取佣金。因此,找個只收諮詢費、不收佣金的理財顧問來幫你。

「其實我的人生過得很充實,並沒有後事要交代。」莫瑞在接受《紐約時報》專訪時這樣說。他當然會想把所剩不多的日子都留給家人,但是總不能一整天都黏著老婆。他把餘生的心力投注在這本書中。由於來不及找出版商,本書在二○一○年秋季以自費出版,上市後旋即熱賣兩萬冊,尤其受到《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朗恩.李博專文介紹之後,更受矚目,吸引大出版社競逐版權,最後由Grand Central Publishing簽下,並且在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五日上市,首刷印量高達十五萬冊。唯一可惜的是,莫瑞來不及見到精裝本的出版。他於同年一月離開人世,享年六十歲。

華爾街銀行家的最後告白》提供世人投資的終極解答,說的都是有關投資最重要的事。這五項投資決策並不是深奧的科學,也已經都不是秘密,然而莫瑞自己都坦承,在華爾街打滾了二十五年,卻到最後才領悟到這些道理。對於所有非專業的投資人來說,本書可以說是《最後的演講》財富版,讓我們在閱聽五花八門、似是而非的財經資訊時,仍能謹記自己的目標,堅守操作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