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2012

看清自己跌倒的所在:2011年丹佐‧華盛頓賓州大學畢業演說

網路的發達,帶來了種種的好處。其中一個,我覺得是時空的重組:「過去」發生的事,因為以影音的方式記錄下來,「現在」可以隨時播放重演。發生在「遠方」的事,因為以影音的方式記錄下來,等於跨越空間的限制,來到我的「眼前」播放重演。

美國大學的畢業演說影片,就是最好的例子。這些影片特別令人感同身受,我想可能是因為YouTube上的幾支演說影片演講者剛好都是我們熟知的名人,例如賈伯斯、歐普拉、JK羅琳、比爾蓋茲等,而我們每個人對畢業典禮這事也都不陌生。畢業典禮代表著人生一個階段剛剛結束,正要迎向另一個未知的階段,因此這時候人的心情是百味雜陳的。在這樣的心境之下,聆聽演講者的分享和祝福,特別有感覺。

2011年,賓州大學畢業典禮邀請了知名演員暨導演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來演講。他並非賓州大學校友,但他兒子是賓州大學學生。另外,多年前他曾與湯姆‧漢克一起演出電影《費城》,其中有幾個場景就是在賓州大學校園拍攝的。

首先必須說,這場演講的風格跟我之前介紹的幾部影片很不一樣。如果說芭芭拉‧艾倫瑞克的演說充分展露作家的犀利,艾倫‧狄珍妮的演說有如一場歡樂脫口秀,那麼丹佐‧華盛頓呢?他的螢幕形象是正直、勇敢、堅忍(我的理解),這要怎麼呈現在畢業演說中呢?

結果,出乎意料,他的演說很個人。我想他是有意卸下螢幕形象,選擇以更貼近真實自我的面貌,跟這一屆的畢業生真情相對。而即便演說的風格很隨性,仍然看得出演講稿是精心撰寫的。


一開場丹佐就說,他並不習慣參加這種場合,在那麼多人面前演講會讓他感到緊張。雖然他是演員,卻並不習慣與大眾面對面。既然這不是他習慣做的事,上台對他有壓力,為什麼他還要接受邀請,答應來演講?

首先,他的兒子唸賓州大學,因此以家長身分出席很合理。他說,他很樂意來看看他繳的學費是怎麼花的,而他很確定現場的許多家長也有同樣的想法。此外,雖然他在演藝生涯中見識過各種場面,甚至也見過總統歐巴馬,但是賓州校園內有許多人事物是他沒有見過或經歷過的。

他說,他深知上台演講有可能讓自己很窘迫,但事實上,他之所以認為自己一定要來,正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有可能感到窘迫。這個邏輯需要稍微體會一下。

他說:「我發現,除非願意冒險,否則你不會在人生中獲得任何有價值的事物。」他也引用曼德拉的話說:「限縮自己、妥協苟且而不全力去活,是找不到人生熱情的。」(There’s no passion to be found playing small and settling for a life that’s less than the one you’re capable of living.)

他指出,上大學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確保自己有跌倒的機會。是的,有機會失敗和承受挫折,才有機會成長。但是他強調:「如果我要跌倒,我不要向後倒,我要向前倒(fall forward),因為這樣一來,至少我能看清楚自己將撞上什麼東西。」往前倒,意味著正面迎向失敗和挫折。

每一次的失敗,都讓人更接近成功。他說,在人生的某個時刻,你一定會遭遇失敗,面臨窘迫,很慘、很衰,這是毫無疑問的。雖然這不是傳統畢業演說中會提到的事,但是請接受這個事實,因為它將是不可避免的。

表演工作者的生涯,恰好就是一個隨時都在面臨失敗的生涯。

丹佐說,三十年前他曾去參加音樂劇的試鏡,但因為自己不會唱歌,所以表演時怯生生的,唱歌唱得很小聲。不過不知為什麼他進入了第二輪試鏡,這次不是比唱歌,而是比演戲。本來他以為演戲是自己的強項,至少這一輪可以扳回一城,沒想到他的對手從容不迫地以舞台劇的表演方式呈現(唸台詞時誇張的清楚),而丹佐並不習慣這樣表演,於是最後他還是沒得到那份工作。

不過,他沒有因此放棄,也沒有向後倒。他不斷地為下一次、下一次的試鏡做準備。他不斷、不斷地祈禱。但他也不斷、不斷地失敗。他說,沒關係,如果你一直待在理髮廳裡,總有一天可以理到髮(=戲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

丹佐提到,去年他得到了一個機會,到百老匯表演舞台劇,而且因此獲頒東尼獎。演出的那家戲院,正好就是他三十年前試鏡失敗被刷掉的那家戲院。世界真小。

所以丹佐問:現場的畢業生,每個人都有成功所需的才華,但是你有沒有勇氣失敗?如果你從沒失敗過,那代表你從來沒嘗試過。他的太太曾跟他分享這句話:「想要得到前所未有的東西,你必須做些前所未有的事。」(To get something you never had, you have to do something you never did.)

他補充,在我們離開人世之後,所有那些我們未能實現的潛能,會充滿怨恨地圍繞著我們,因為它們必須跟著我們化為塵土。他對現場畢業生說,在你們離開人世之時,會有多少這樣的怨恨圍繞你們?你們接受了那麼好的教育,這個世界需要你們貢獻才華。

丹佐剛從非洲回來,他提到,這個世界有很多地方都需要幫忙。非洲、中東、日本(去年發生福島核災)、阿拉巴馬、田納西、路易斯安那、費城……都需要你的幫忙。這個世界需要幫忙,而我們需要你的貢獻。所以,來吧,付出你的時間、才華、祈禱……。重點不是你有多少才華,而是你想付出多少?重點不在於你的才華是什麼,而在於你要怎麼用它?

丹佐回憶自己唸大學的經驗,當時他成績很糟,換主修換了好幾次,GPA只有1.8,學校已經建議他可以休學了。那是1975年,有一天,他在媽媽的美容院裡幫忙,發現店裡有個老太太一直盯著他看。

那個老太太對他說:「年輕人,我有個預言,你將會前往世界各地,對上百萬人說話。」那時丹佐才21歲,根本不懂這是什麼意思,他連自己能否唸完大學都不是很確定。不過那年夏天,他有機會去康乃狄克州參加YMCA的活動,並參與了一個表演(talent show),事後有人問他,有沒有想過投入表演事業,因為他演戲演得很好。這些話給了丹佐一些靈感,於是那年秋天開學,他最後一次轉了系,決心朝表演之路邁進。他後來成了演員,真的去到世界各地,並透過電影對上百萬人說話。

這就是丹佐的青春歲月,以及事業發展的契機。就像其他畢業典禮的演說者一樣,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與畢業生共勉。

最後丹佐提到,許多年前他拍了《費城》這部電影(1993年),片中,湯姆漢克飾演一家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因為罹患愛滋病而被開除。他想要告那家事務所,但沒有人願意代表他出庭辯護。直到後來,丹佐所飾演的律師終於決定挺身而出。

丹佐說,這部電影的部分啟示,正呼應了今天他想傳達的訊息:願意冒險(take risks)、願意失敗(willing to fail)。他所飾演的那個角色一開始只踏出一小步,然後慢慢地克服恐懼,增大他的步伐。所以,不但要冒險,更要對世界開放,接受新觀點,因為在冒險過程中所經歷的一切,將決定你這個人是誰。所以,今天丹佐給畢業生的勉勵是,無保留地付出自己吧,即便遇到失敗,也要記得,看清自己跌倒的所在,fall forward。

丹佐‧華盛頓曾贏得兩次奧斯卡金像獎,以及一次東尼獎。在這次畢業典禮,他也獲頒榮譽博士學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