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2012

有沒有閱讀習慣,反映你的「續航力」

從學校畢業、進入社會之後,許多人與書本漸行漸遠了。現代社會生活繁忙,沒時間讀書似乎是不得已的現象。既然我們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可以運用,養成讀書習慣就意味著,當別人在跟朋友吃飯聊天、看連續劇、唱KTV、外出遊玩時,你可能正沉浸在書中的世界。閱讀,不但需要對書投入,還得減少一些社交與娛樂活動。你必須取捨。

許多人都是隨著離開校園愈久,閱讀的量和質漸次下降。一年買不到幾本書來讀的人多不勝數,而一旦閱讀量減少了,漸漸地也會變得不太能讀進較具深度的內容。

請注意,這裡所說的「閱讀」,不是看報紙、看雜誌、看漫畫那種閱讀,雖然閱讀這些讀物多少有收穫,但不可否認,休閒和消遣的成分居多。我指的閱讀是,花時間和心力去了解某種知識、某種觀點或某種趨勢……這需要費點力,進行思考。

有閱讀習慣的人,有點像是有運動習慣的人,經常性地在鍛鍊自己的「思考肌肉」,經常性地讓自己反覆進行理解和思考的練習,經常性地在探索與推敲知識、觀點或趨勢之間的關連。透過這個過程,就會鍛鍊出思考的深度和廣度。有鍛練思考和沒鍛練思考的人,經過一段時間,會顯現出差異。

或許可以說,重點其實在於鍛鍊思考、刺激思考,而不是閱讀的行為本身。因為可以鍛鍊思考的方式不限於閱讀,如果一個人經常性地透過網路上的資料在充實自己的知識和專業,或是經常性地參加研討會、教育訓練,增進自己在某個領域的知識和專業,那也會有鍛鍊思考的效果。只不過一般來說,有沒有閱讀習慣,是一個人有沒有在鍛練思考的很好指標。

在公司面試新進人員時,我一定會問對方,平常喜歡讀什麼書、最近讀了哪些書。我會試著從一個人閱讀的書當中,推知他們有沒有閱讀的習慣、有沒有在鍛鍊思考。在工作上,我要找的是有能力進行中、深度思考的人。

例如,如果一個人主要的閱讀內容只有漫畫,我會合理推測此人對較艱深的文字或知識是沒興趣的,甚至有可能無法掌握(漫畫愛好者或許比較擅長圖像思考)。又如果應徵者回答我,最喜歡的書是某一本好幾年前出版的書,那麼我也會合理懷疑,此人的閱讀習慣已經(開始)弱化了,因為這個人似乎很久沒閱讀啦!

在職場上工作,如果一個人很幸運地進入還算適合自己的行業,坐穩了位子,通常會開始覺得勝任愉快,然後或遲或早,會進入一個維持現狀的階段。此時,因為工作上游刃有餘,人不會感到有很迫切的需求要去鍛練自己的思考肌肉。不過,在所屬的業務領域中,漸漸地一定會有新的知識、趨勢或應用方式出現,但已經變成老鳥而選擇維持現狀的人,掌握這些新事物的意願和速度卻是愈來愈慢。

一開始落後一點點,還沒什麼感覺,就算沿用老方法辦事,還是可以把工作搞定。但總有那麼一天,維持現狀的態度已經妨礙到效率和創意,妨礙到部門甚至公司的發展。這時候,終於被迫update,開始想要找幾本書來讀,試圖填補跟不上社會脈動的空虛感。只不過,或許當今競爭激烈、淘汰快速的商場,不見得能給人充裕的時間跟上時代的腳步。

讀書是累的,要在工作之餘,用僅剩不多的空暇時間讀書,真的不容易。

書是昂貴的,一本書的價格大約200-300元,相當於一頓還不錯的簡餐。

如果沒有體認到閱讀的價值,沒有養成閱讀習慣,沒有感受到閱讀是一種享受,那麼我們很容易就會捨棄書本,去從事比較輕鬆快活的事。

不能否認,世界上有很多書讀了之後也看不出能派上什麼用場,博覽群籍的人也不見得一定成功。沒人能保證,閱讀一定可以讓人找到黃金屋或顏如玉。但如果你是個對自己職業生涯有所期許的人,如果你沒有鐵飯碗可以捧,如果你覺得自己的人生似乎正面臨瓶頸和停滯,不知道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或許可以檢視一下自己是否還保有吸收新知的習慣(很可能進度已在落後了)。

想要與時俱進,一定程度的閱讀是少不了的。如果去觀察那些攀上企業高層且能持續呼風喚雨的人,一定會發現他們很用功,無論是在自己所屬的專業領域或一般領域,他們都在追求精進。他們會持之以恆地閱讀,藉由閱讀更新自己、壯大自己。無論是初出社會的年輕人,還是已成為社會中堅的中年人,都有機會透過這個閱讀的祕密,持續鍛鍊思考力,而且只要能設法跟自己的專業結合,靈活運用,一定能為人生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