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2012

字裡行間,聆聽青少年

除了講電話,你的手機還會用來做什麼?現在的手機功能龐大,幾乎等同於一部小型筆電,人們用它來互通訊息,更用它來娛樂自己。更進一步,現在有人把手機的簡訊功能發揚光大,用它來幫助迷途徬徨的青少年。

南西‧盧柏林(Nancy Lublin)是在偶然間發現了簡訊的威力。她所任職的DoSomething.org非營利組織,每週會傳20萬封簡訊給各地的青少年,邀請青少年參與組織的活動,例如綠化學校環境、幫助街頭遊民等。南西發現,跟青少年溝通,使用簡訊的效果是傳e-mail的11倍。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在這過程中,開始有青少年「回傳」簡訊給她。

「我今天不想去上學,因為班上有個男生一直在嘲笑我。」
「我割了自己。爸媽不准我再這樣,可是一小時前我又割了。」
「他強暴我,而且叫我不能告訴任何人。他是我爸爸。有人收到我這封簡訊嗎?」

收到這些令人心酸、心碎的簡訊,南西很震驚。這些青少年透過簡訊告訴她,自己正面臨的真實問題。南西自己就是從事社會運動的,既然她聽見了這些青少年的聲音,當然想設法幫助他們。

「拯救生命的簡訊行動」(Texting that saves lives)這場演講中,南西說明簡訊不只是互通好玩的訊息,而是能傳遞求救、救命的訊息。



簡訊的流行是手機普及的結果,智慧型手機裡用的What’s App等通訊軟體,更因不必另外付費而廣為流行。南西發現,比起電話或電子郵件,青少年更喜歡用簡訊,因為簡訊具有即時性(現打現傳現收,人在哪裡都可傳可收)、私密性(螢幕小、無聲),可以讓人安心地寫下私人問題。另外,簡訊的開啟閱讀率幾乎是百分之百(有人會跟你說「我沒收到你說的那封e-mail」,但是幾乎沒人會說「我沒收到簡訊」。)

南西指出,現在的青少年平均每個月傳3339封簡訊(!),而單計算女生的話,每月更高達四千封。家裡有青少年的家長,大概已經了解,傳簡訊是跟孩子溝通最好的管道,甚至是唯一的管道(家有青少年的父母們,可觀察一下是否有這樣的趨勢)。這就是青少年的新的溝通模式,透過這個模式,我們可以更了解、更接近他們。

於是,南西成立了一個「簡訊生命線」(text-only crisis line),讓青少年可以透過簡訊傾吐心事,甚至通報重大的犯罪行為。這個專線可以幫助上百萬個青少年獲得諮商或轉介的服務。更厲害的是,南西不只希望幫助青少年解決問題,更希望能預防問題的發生。

她認為青少年傳的這些簡訊形成了一個可供進行社會變革的資料庫,運用得當,這個資料庫可以成為青少年問題的感應器(censor),讓我們知道霸凌、自我傷害、厭食、家暴等問題,在哪些區域、哪些時間、哪些學校最常發生,並據以找出預測、預防的方式。有這些具體的資料庫,將可以進一步推動學校政策的革新,甚至影響公共政策的立法。

南西是DoSomething.org這個非營利組織的執行長和老人長(Chief Old Person)。這個組織是目前美國最大的一個服務青少年以及促成社會變革的組織。另外,南西還創辦了「成功上身」(Dress for Success)這個組織,其宗旨是在幫助接受社會救助的婦女,重新進入職場。

徬徨少年時,誰不希望有個可信任的對象指引自己走出青春期的風暴?可惜的是,許多人面對的是不善聆聽或一樣焦慮的父母,以及注重權威及集體利益的學校。南西的經驗,讓我們看到社福機構如何靈活因應社會的需求而調整自己的行動方針,並且設定高遠的願景,不斷尋求突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