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任職於一家兒童雜誌,有一期奉命寫一篇有關死海的文章(可能只有500字),然後有人要我去向以色列在台的辦事處或駐台代表處借調圖片。我連絡好之後就前往了。印象很深刻的是,在該單位的大門口有警衛駐守,來客都必須接受嚴密的檢查。如果沒記錯,當時警衛人員要我把鞋子脫下來受檢。雖然脫鞋受檢現在是稀鬆平常的事,但要知道當年可是還沒發生九一一恐怖攻擊,而且地點是在台灣。我記得當時心裡有個OS:「這個國家真辛苦,要一直防範敵人。」
終於進去之後,與承辦人員洽談,那位有著黑色捲髮的年輕小姐似乎才剛來台灣不久,對一切都還不是很熟悉(也難怪會對我們這種小雜誌如此親切)。我們相談甚歡,離去時,對方還送我一個小紀念品。
過了沒多久,那位小姐打電話到辦公室來找我。原來他們有一個計劃要邀請台灣的媒體前往以色列作採訪(細節我忘了),她問我有沒有興趣。說實在我受寵若驚,覺得自己何德何能,一家兒童雜誌算是媒體嗎?那時候的我太年輕又太正直,想想覺得不可行,連跟主管請示都沒有,就婉拒了對方。
事隔多年,每次只要想到以色列,就會想起這件小事。要是當年真的去了一趟,現在……如果命還在,說不定會成為駐外記者什麼的啊~~而就算人生完全沒因此改變,至少我對以色列的了解也會比現在更深入。
所幸,並不是一定要去以色列,才能了解這個國家。最近的某期《時代》雜誌,封面故事正好是講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讀完這篇文章,剛好能夠了解有關以色列的兩件事。其一,這個國家的敵人一直都在,而且不是只有巴勒斯坦。伊朗發展核武,對以色列造成莫大威脅。其二,現任總理納坦雅胡是個厲害的領袖。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該文章作者史坦格(Richard Stengel)隨著納坦雅胡(文章中常以暱稱Bibi稱呼他,但翻譯成中文有點奇怪,所以我還是用他的姓氏來稱呼)到以色列採訪,發現下至底層庶民,上至名流仕紳,都對他相當愛戴和肯定,認為他是唯一能領導以色列的人。納坦雅胡自陳,他的主要支持者是來自藍領階層。支持者將他送上連任大位,使他成為繼以色列國父David Ben-Gurion之後,任期最長的總理。他在今年五月的國會選舉中取得最大黨的優勢,聲望正隆,甚至有評論家稱呼他為以色列之王(King of Israel)。
就如同最近特流行的「歷史定位」話題,這位以色列的領導人也深知自己肩負著以色列的現在和未來,任重道遠。文章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想要有歷史定位,你得創造歷史。」(To be a historic figure, one must make history.)於是,大家都在看,納坦雅胡打算做什麼、怎麼做。
要談以色列的情勢或中東問題,已經超出我的能力範圍。不過我倒是從納坦雅胡的成長歷程,更了解這位總理受人民愛戴的理由。
其一,納坦雅胡年少時跟隨家人移居美國,在美國接受教育,也因此對美國文化有相當的了解,更說得一口流利、無腔調的英語,這一點後來很受用。因為後來當他成為以色列對美國的發言人,以及成為總理之後,他很懂得如何影響美國的輿論:懂得如何跟美國國會、媒體、人民溝通,而不會只把注意力放在總統身上。據說,他的帥氣模樣與翩翩風度,使美國的猶太媽媽為他瘋狂(師奶殺手?)。美國可是有六百五十萬左右的猶太人口,是全世界猶太人口最多的國家。
其二,納坦雅胡似乎是很眷戀祖國的。當年父親要帶家人前往美國時,他竟哭了。後來他申請到耶魯大學的入學資格,卻決定暫緩學業,回到以色列從軍,這一入伍就是5年。或許以色列人都是這麼愛國,或許當年納坦雅胡已經打算未來要踏上政壇,不過這個當兵的決定還是相當不容易的。
其三,納坦雅胡後來沒進耶魯,而是重新申請進入了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建築學位,因為他認為技術很重要。他後來又取得企管碩士學位,並且在波士頓顧問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在那裡他學到一個重要的觀念:每家公司都該找到自己的獨特競爭優勢,才能夠在商場上殺出血路。納坦雅胡曾說他把同樣的策略運用在治理以色列。
一個國家領導人憑什麼受到人民的愛戴?絕不只是在競選的時候講動聽的話就足夠,當然更不是長得帥就行。知行合一是最基本的服眾之道。不管納坦雅胡想要有什麼樣的歷史定位,他深知自己的基本責任就是確保以色列的安全,確保這個國家能長久存續,畢竟這個國家正是處在永恆的憂患與生存危機中。
面對他國的威脅,沒有任何事情是可以輕忽的。納坦雅胡不會隨便相信別人說的話,他有一個信念,就是質疑既定的信念。例如有人跟他說,伊朗會理性處理核武問題的啦,納坦雅胡就會反問:你怎麼知道?有人跟他說,巴勒斯坦想要追求和平,納坦雅胡也會反問:你怎麼知道?他認為沒有任何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任何事都要有證據,要查證,要有十足的把握。我想他要當的是硬頸的老虎,而不是示弱的綿羊,因為以色列只能容許勝利,經不起成為受害的弱者。
納坦雅胡直指伊朗是目前發展核武的國家裡,唯一不按牌理出牌的,也因此他認為這對以色列形成了重大威脅。以色列一方面揚言對伊朗發動攻擊,一方面尋求美國的支持。(在伊朗的核武發展完備之前,以色列的武力還有優勢,但是一旦伊朗準備好,以色列就無法制止它了。這是納坦雅胡很急的原因。)歐巴馬政府後來同意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使得伊朗的貨幣貶值了75%,造成物價高漲。制裁有效,但核武威脅是否就此解除,還要再觀察。
(2009年5月,納坦雅胡與歐巴馬的會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