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2012

說不定,魔鬼的存在是為了點化我們:讀漫畫版《浮士德》

一直對德國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很好奇,但不知為什麼,對他的作品深感敬畏,始終不太能鼓起勇氣去閱讀原典。前幾天,去德國文化中心的圖書館,偶然在架上看到一本《浮士德》(Faust)的漫畫,就很開心地借回來了。以下為內容大意以及個人的詮釋,如與原典有所出入,應該是我才份不足所致。


這部小說是歌德的代表作(另外一部知名作品是《少年維特的煩惱》),小說裡的主角喬治‧浮士德是一位學識淵博但生活平淡、心靈苦悶的博士。他雖然窮盡大半生的心力鑽研學問,獲得了博士的榮銜,卻感受不到知識的價值,也無法理解生命的真義究竟為何。甚至,因為大半輩子都在研究學問,他既沒有可以真心交陪的朋友,也不曾與異性交往,體驗愛人與被愛的感覺。這樣的情況,若放在現代來說,或許可以稱之為資深宅男?

有一天,浮士德心情苦悶極了,正打算喝下一瓶毒藥了此殘生,突然,一個名叫梅菲斯特的魔鬼出現了。梅菲斯特阻止了浮士德的自盡,但既然身為魔鬼,救人並非他的首要目的。

梅菲斯特先把浮士德奚落了一遍,譏諷他:做再多的研究也無法觸碰到宇宙的奧祕或生命的真理。這真是戳到浮士德的痛處啊!!不過接著,梅菲斯特提出了一個十分誘人的建議:他拿出一瓶靈藥,宣稱是魔女所造,只要浮士德把靈藥喝下去,就能恢復青春,人生可重新來過。剛剛才在萬念俱灰,覺得人生無望,浮士德一聽說有機會重新來過,當然很難抗拒,但是他也心知肚明,天下哪會有白吃的午餐?於是他問梅菲斯特,有什麼條件?

只見梅菲斯特狡獪地笑著說:你把這東西喝下去,就可以恢復青春,而從此刻到你對人生感覺心滿意足的那瞬間,我還會充當你的僕人,聽從你的要求……至於條件嘛,就是當博士你死掉之後,請把靈魂給我吧!

過去對《浮士德》這部作品的印象,就是浮士德把靈魂出賣給了魔鬼。讀到這裡終於明白為什麼浮士德要這麼做。至於靈魂換來的青春體驗是什麼呢?

浮士德喝下靈藥,果然恢復青春了,梅菲斯特陪著他在酒館裡喝酒,結果因緣際會,浮士德(以亨利的化名)認識了美麗純潔的少女瑪格麗特。瑪格麗特平時在家中照顧病重的母親,而且有個哥哥瓦倫丁是個士兵。瓦倫丁脾氣不好,卻很保護妹妹,他並不希望妹妹與浮士德來往。但是浮士德對瑪格麗特一見鍾情,於是在梅菲斯特的幫助之下,運用一些手段(魔法),把瑪格麗特約出來,兩人陷入熱烈的戀情之中。

然而,不知道是梅菲斯特搞的鬼,還是事情就有那麼巧,瑪格麗特的母親在她外出約會之時居然病發去世了。事後,瑪格麗特對於母親的死相當自責和傷心,而當瓦倫丁得知妹妹是出門去見浮士德,更是憤怒不已。他認定一切是浮士德的錯,便去找他算帳。沒想到,在雙方衝突之際,梅菲斯特把瓦倫丁給殺了……

為了避風頭,梅菲斯特帶浮士德到魔界去。浮士德對於自己引起的連番風波深感懊惱,他先是責怪梅菲斯特給他喝了那瓶靈藥,以致釀出一連串的悲劇。這時,梅菲斯特才對浮士德說,他要浮士德的靈魂是因為只有人的靈魂才能進入神的領域。因為,無論神還是魔鬼,其實都是人創造出來的。……(這部分有點難理解,我暫時的理解是:人其實是創造的主體,人的心靈光明面投射出神或上帝或造物主,而心靈黑暗面則投射出魔鬼。換句話說,魔鬼是被人創造出來的,而小說中的魔鬼梅菲斯特想要取得人的靈魂,或許是為了取得創造的主體性,或許還有其他的目的。)

浮士德對梅菲斯特的說法甚感震驚,但更令他震驚的是,他從巫婆的鏡子中看到瑪格麗特正身陷獄中。他急著要梅菲斯特立刻帶他回去探望她。原來,瑪格麗特懷孕生下了一個嬰兒,卻因強烈的罪惡感和羞恥心,把嬰兒溺死了,於是因殺嬰罪入獄。在獄中等候審判的瑪格麗特,也變得有點神智不清。

眼前的這一切,對浮士德來說是莫大的打擊。他心痛之餘,竟喝下毒藥自盡……梅菲斯特見狀,立即將他帶走。

浮士德在昏迷之際,有了一段與「生命」對話的體驗。雖然他對人生感到絕望,覺得人世間充滿了苦難和悲哀,但是「生命」卻告訴他,苦難是進化的能量。「生命」很渴望被創造出來。……這段體驗,就如同一場夢。浮士德醒轉之後,改變了心態,他決定要好好地活著,為生命而戰鬥。(或許也可以說,浮士德決定親自實踐「人為創造主體」這件事,他想要盡己之力改造這個世界,讓它更美好。)

「所謂的生命,就是把運作這個宇宙的能量聚集在一起的東西。」這是浮士德的其中一個領悟。

浮士德來到王國領地邊緣的一座海岸,決定在這一帶填海造地,建立一個豐饒繁榮的城市。在梅菲斯特的協助之下,他獲得了皇帝的特許,開始一點一滴地實現願景……

有一天,耽於逸樂的皇帝因為長年疏於國政,終於遭到臣子們的唾棄。臣子們決定處死皇帝,皇帝只好來找浮士德尋求庇護。臣子們追了過來,要浮士德把皇帝交出。浮士德既不想發動戰爭,也不想交出皇帝讓他送死,但是王國的臣子們卻執意要進攻浮士德的城市。浮士德迫不得已,只好要梅菲斯特想個辦法。沒想到,梅菲斯特竟用魔法把追來的軍隊一舉殲滅。

浮士德對於這再一次因他而起的悲劇感到痛心不已。他不禁體會到,人生在世無非是一再體驗各式各樣的匱乏、罪惡、苦難和不安。雖然浮士德已經立志要為生命而戰鬥,抱持著堅定的信念,免疫於種種匱乏、罪惡、苦難,卻無法擺除不安。

「人的一生就像在黑暗中行走一樣……人是盲目的旅人,害怕黑暗……看到些微光線就相信那是希望,但不久連那道光也害怕起來……」

當魔鬼離去,當青春靈藥的法力消失,浮士德回到那個年邁的自己,他終於體悟「人是孤獨的」這個事實。人始終是在無邊無際的黑暗中徬徨前行,為了確認自身的存在,為了逃避孤獨的痛苦,而努力求取與他人的連繫。為了獲得生命的確定感,人游離在罪惡、審判和救贖之間,並在這中間創造出神與魔鬼。

至於最後,浮士德的靈魂到底給魔鬼了沒?看起來這似乎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人理解到自己的真實處境(黑暗中的徬徨旅人),人必須直視這個真實處境,充滿勇氣地往前行。

「現在不是跪拜的時候,祈禱的時間也結束了。在黑暗之中充滿力量地往前走吧!」

雖然是漫畫,但也有令人看不懂的地方。雖然沒完全看懂,但也感覺到有某種收穫,而且這樣的哲學意涵,還真的讓我想到《道德經》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