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2012

如何用錢買到幸福?Michael Norton的TED演講

待過MIT,現在任教於哈佛商學院的麥可‧諾頓(Michael Norton)教授,在這場TED演講中說明,我們能如何買到幸福(How to buy happiness)。



演講一開始,諾頓開門見山地說,錢和幸福都是人們想要追求的,而且人們一般都認為「錢買不到幸福」,但諾頓卻推翻這個想法,他主張「錢是可以買到幸福的」,只不過錢必須花在對的地方。他引用了幾項研究來說明他的主張。

首先,怎樣的花錢方式「不會」讓人感到幸福呢?

諾頓提到贏得樂透頭彩的人。根據媒體報導,許多頭彩得主到後來都過得不好,為什麼?其中兩個原因包括,有些人從此過著揮霍的生活,到頭來反而背負一身債;有些人則是不斷遇到親戚朋友來向他們借錢,並因為金錢的糾葛而搞壞了人際關係。

至於沒得樂透頭彩的人又怎麼想?在幻想自己得樂透頭彩之後要做些什麼時,人們想到的往往都是一些「反社會」(anti-social)或自利的事情,例如有人想要買一座山,在山頂蓋個小屋自己住。

不管錢有多少,如果一心只想花在自己的身上,不願意跟別人分享,甚至還利用金錢來製造與他人的隔絕,那麼,人恐怕很難過得幸福快樂。

諾頓引用了一個在溫哥華做的研究。研究方式很簡單:把一群大學生分成兩組,各給他們一筆錢(有的拿到5元加幣,有的拿到20元),並且指定第一群人要把錢花在自己身上,另一群人則是要把錢花在別人的身上。至於要怎麼花錢或買什麼東西,則沒有限制。

等到一天的期限過後,詢問這些學生做了什麼,研究者發現那些把錢花在別人身上的人,比把錢花在自己身上的人,感到更強烈的幸福。而且,這跟金額沒有關係,也就是,就算只花5元在別人身上,感受到的快樂不會比花20元少。

類似的實驗也在非洲的烏干達進行,而所得到的結論是一樣的。另外,還有一個橫跨136國的研究顯示,有捐錢行為或習慣的人,整體來說比沒有捐錢習慣的人,有更強烈的幸福感。

在工作上也是一樣。把錢花在自己的同事身上,也就是與人分享,能提高團隊的工作績效。換句話說,對他人的付出和分享,最後也能讓自己得到更多的回報。

所以,如何用錢買幸福?從這場演講中可找到三個具體的方向。

*如果不把錢花在自己身上,而是花在別人的身上,就能提高幸福感。

*重點是把錢花在別人身上,至於錢是怎麼花的、買了什麼東西,其實並不重要。金額多寡也不重要。

*把錢花在別人身上,最後得到的回報,比錢花在自己身上還多。

人生在世,金錢和幸福是不可或缺的兩樣東西,也是每個人都會想追求的。不管有錢沒錢,若能懂得用小錢來換取幸福,人生想必會更順遂如意。社會上有許多成功人士常對我們強調人脈的重要、慈善公益的重要,有時聽起來會覺得是一種故作姿態的言論。但現在經過諾頓教授的解說,我們知道原來有科學研究證明了這個邏輯:分享金錢還真是讓人生加倍幸福的祕訣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