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新北市衛生局將要求轄區內共1萬3千多家超市、賣場和便利商店,店裡所販售的木炭不得公開陳列。也就是,未來民眾將不能自己去架上拿取木炭,而且在櫃檯購買、結帳時,還要接受店員的關切詢問。
關切的問題包括:
*詢問民眾,購買木炭的目的是什麼?
*詢問民眾,要去哪裡烤肉、跟誰一起去?
*詢問民眾,需不需要買肉和烤肉架?要幾份?
*察言觀色,若發現民眾不是真的要烤肉,而且神情黯然、呆滯(=總之不對勁),就要主動關切,詢問對方心情是不是不好?若認為狀況有異,就不要賣木炭給民眾(向民眾表示木炭已經賣完了。)
*提供心情溫度計量表給民眾,讓民眾可以回答量表上的問題,藉以了解自己的心情狀態。另外,可以向民眾告知新北市的關懷專線電話號碼,讓民眾可以自己撥打,尋求協助。
主管機關為了防止民眾買木炭去做輕生的事,也算是有在動作了。這套措施還滿符合直覺的:使輕生的工具變得不易取得,利用這項工具的人就會變少。
比較令人疑惑的是,主管機關把店家和店員都直接納為防治自殺計畫的成員。不知道向買木炭的民眾「問問題」是不是一種強制性的規定,也就是,萬一有民眾來買木炭去燒炭,主管機關會回頭追究這家店的店員在販售木炭時,有沒有問過這幾個SOP的問題嗎?
把木炭改為非開放式陳列,是相對明確的一種要求,就像香菸不能以開架式陳列而必須由店員拿給消費者一樣,很清楚所以做得到。至於問問題這部分,就不是那麼容易明確執行了。主管機關要求店家配合詢問這些問題的依據何在呢?萬一店員基於某種原因沒有完整問過這幾個問題,而後來那個民眾真的燒炭了,該店員會需要承擔任何責任嗎?家屬會來怪他(她)嗎?媒體會來「爆導」他(她)嗎?這會影響他(她)的工作嗎?
或是,萬一店員在詢問這幾個問題的過程中,因民眾感受到被拒絕的挫折(不管是因為無法順利買到木炭去燒炭,或是無法順利買到木炭去烤肉),而對店員大發脾氣,主管機關會給予慰勞和輔導嗎?媒體會來報導嗎?這會影響他(她)的工作嗎?
一道命令,無形之中就把賣場的店員推到防治自殺的前線,給他們一紙問題,讓他們去承擔原本由大眾或家屬共同分攤的道德風險,使他們變成勸慰民眾別燒炭的重要關係人。這對店員來說,會不會有點難以承受?
政策是否有效、是否會產生副作用或後遺症,要在實施之後才會看得更清楚。
另外,當我們聚焦在「不給木炭就沒人燒炭」的邏輯裡時,是否會以為這樣就能撲滅人心中毀滅自我、結束生命的念頭?把木炭拿開,當然可以算是中斷自殺過程的一個方法,但是並不足以從根本去緩解一個人想要結束生命的動機。
我知道這並不容易,但希望有一天,我們會願意、也有能力去注視造成人們想要自殺的那些難以言說、難以承受的生命處境。而除了思考自殺的本質,或許也可以偶爾想想,人究竟要怎麼活著。
十二種慢性自殺的方法
1長期飲用含酒精成份的液體
2長期吸入含尼古丁焦油的氣體
3長期暴露於高噪音環境
4長期接受紫外線照射
5長期攝食膽固醇
6長期攝食防腐劑與色素
7長期憂鬱
8長期使人憂鬱
9長期用腦
10長期不用腦
11長期抑制切腹割腕上吊跳樓搶劫殺人等意圖
12長期活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