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2012

左看沉重,右看也沉重:讀書會電影《分居風暴》

有些電影,似乎可以從開場的第一分鐘就看出其不凡不俗,《分居風暴》(A Seperation)就是如此。本片一開始,鏡頭是從影印機裡面往上看。影印機正不斷在運轉,畫面中隱約可看出是在影印證件(因為有照片,而且看起來像護照)。機器啪啦啪啦不斷運轉,不但暗示著例行公事帶給人的疲憊,也代表著一些即將做出的決定:影印證件不就是打算辦理某些重要事務嗎?

如果這樣分析下去,可能要寫一萬字。雖然我認為這部電影值得用一萬字來賞析,不過我沒那麼多時間寫,也沒人有時間看。


《分居風暴》是一部伊朗電影,導演是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它獲得201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2011年第61屆柏林影展金熊獎、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女主角的伊朗電影,各界評價極高,我也認為值得一看。

故事一開始,一對夫妻坐在法官的面前。妻子希敏想要向法院訴請離婚,與結婚14年的納德分開。透過希敏的陳述,以及納德的回應,我們得知了離婚的原因,以及他們的家庭狀況。

希敏申請移民多年,終於拿到許可,可以離開伊朗這個國家,與丈夫以及女兒一起到國外(好像沒說是哪裡)展開新生活。然而,納德卻不願意離開,因為他不忍心留下患有失智症的父親。移民的許可是有期限的,希敏苦等不到丈夫改變心意,只好向法院訴請離婚。納德並不反對離婚,不過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女兒似乎不想跟希敏出國去。

法官認定兩人的狀況還不至於離婚,因此要他們回去重新考慮。無奈的希敏既無法離婚也說服不了女兒,只好先搬回娘家去。


希敏離去之前,幫納德找來了一個幫傭來照顧父親。這位少婦羅芝住在貧困偏遠的地方,帶著一個四歲左右的女兒,舟車勞頓來納德家幫傭。只是,第一天她就非常無法適應,除了一大早就要出門很辛苦之外,納德的父親尿失禁無法自理,若幫他清潔身體將違背羅芝的信仰。

第一天結束,羅芝本想辭掉這份工作,但是納德少了妻子顧家,根本無法自己照顧父親。他堅持要羅芝繼續做。羅芝有很多為難。她出來賺錢不能讓失業多日的丈夫知道;她懷有身孕,為了怕沒工作,也未向雇主表明這件事。不過,羅芝還是勉強待了下來。


過沒幾天,納德和女兒回到家,赫然發現羅芝不在,而他的父親竟被綑綁在床上,並因翻落床下而不省人事。納德一心認為幫傭偷懶,又氣又急,當羅芝回來,他大發雷霆,不由分說地把羅芝罵一頓並趕出去。羅芝雖然知道自己不假外出是理虧,但堅持必須拿到今天的工資(她很需要錢)。納德當然不願意給,而且他還指控羅芝偷了錢……雙方僵持不下,納德硬是把羅芝推出門外……

隔天,希敏接到消息,聽說羅芝出事住院了。她找納德一起去看她,才發現原來羅芝流產了。羅芝的丈夫得知納德和羅芝有過衝突,十分生氣,堅決要跟納德算帳,告他殺人罪(害嬰兒死掉)。雙方鬧上了法院。

這場流產意外應該算是後續所有事情的引爆點。羅芝的丈夫要告納德,一方面是為了流產失去的小孩,一方面是為了納德粗魯地把羅芝推到樓梯底下,另一方面他自己欠了不少債務,如果能因此拿到一些賠償金,可望解決他的財務問題。

羅芝也想要告納德,不過她向法官說,她最無法忍受的是納德誣賴她偷錢,這是對她極大的侮辱和誣陷。

納德當然想要為自己辯駁,他堅稱自己並不知道羅芝懷孕的事,而且他也覺得事發當天自己並沒有把羅芝推到樓梯底下。

伊朗的法院雖然鬧哄哄的,看起來很混亂,但還是針對這個案件展開了調查,包括詢問相關的證人,以及到納德家門口模擬事發當時納德推羅芝的情形。

納德和羅芝各執一詞,而我們發現他們兩人都各自有所隱瞞。在這個過程中,案情左彎右繞,也同時在考驗(消耗)著納德與希敏兩人原本已搖搖欲墜的婚姻。希敏出面介入協調,勸暴躁又驕傲的納德花錢和解,勸羅芝的丈夫接受和解,也與羅芝懇談以了解真相。這一切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沒想到,當關係人來到羅芝家中,準備完成和解之時,納德突然提出了一個要求:他要羅芝拿著可蘭經發誓,孩子真的是因為他那一推而流產的。信仰虔誠的羅芝發現自己做不到,這才把事情的原委告訴她的丈夫……

流產的真相清楚了,但這兩家人也面臨崩解的危機。我們並不知道羅芝一家人後來怎麼樣,但是希敏和納德終究走上離婚一途,而現在唯一要確認的就是,女兒跟誰?

故事的結尾就停在這裡:法官請這對夫妻到外面去,女兒留下來告訴法官,她到底要選爸爸還是選媽媽。法庭外等待的爸爸與媽媽,已經形同陌路。經過這一場分居風暴,每個角色的心都是沉重的,而觀眾的心,我想也是一樣沉重吧!



這部電影觸及了許多議題,包括婚姻、親子、老人照護、宗教、法律、社會文化、男女地位等。我發現,雖然伊朗的社會基本上是男尊女卑,但是女性都還滿勇於為自己發聲、為自己的權益抗爭,不管她們的社經地位高或低。另外,以我們外人的眼光,宗教在這個社會裡是一種束縛,但某種程度上也補了法律不足之處。

有些人不喜歡劇中希敏的角色,覺得這個女人很自私,一心只想帶著丈夫和女兒移民去過自由自在的生活,不顧老年失智的公公。這點我覺得可以看得深一點。從劇中我們可以推測,在希敏搬回娘家之前,其實都是她在照顧公公的,因為當她走後,我們看到納德根本手足無措,家裡很多東西他都不知道放哪裡、怎麼用。另外,失智的公公看到新來的幫傭羅芝時,一直喊她「希敏」,由此可知希敏在公公心目中的存在感。我認為希敏並不是一個無情的人,她只是覺得公公的情況不會變好,而且會一直這樣下去,同時女兒卻一天天長大了,她很希望女兒能換得更好的教育與成長環境。相對於納德希望維持現狀(一家人在一起,由妻子照顧父親),我認為希敏只是更勇於去爭取她想要的人生。

電影在最後故意不給觀眾一個明確的答案:女兒到底選了爸爸還是媽媽?結果這個安排還真是吊人胃口!好想知道選了誰,也從劇情中試圖推測選了誰,可是最後我發現這根本徒勞。因為首先,無論選了誰都還是一樁揪心悲劇,無法改變什麼。再者,無論選了誰,這家人還是會各自以自己的方式活下去,面對各自的問題。最後,反正導演也沒準備給我們「正確答案」啊,因為劇情是虛構的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