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2012

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讀《最好的決定就是做出決定》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說明,為什麼人類當初得以凌駕於萬物之上,成為宰制地球的生物,我想應該不只是「運氣好」。當然,科學界人士必定有興趣把人腦的優勢從頭到尾解析一遍,不過若是只能用一句話來說明,我想要武斷地說,那是因為人類比其他動物「設想周到」。

人類不必演化到完美的程度,而是只要比其他動物設想得周到一點,就可以取得相對優勢。於是乎,比起體積碩大無朋的大象、犀牛,人類可以用靈活取勝。比起爆發力十足的獵豹、獅子,人類可以用團結取勝。人類不會飛,在水裡游得也不頂快,卻都沒有因此而居於劣勢,反而在各方面占盡便宜,以致地球現在被人類搞成這樣……

不過,如果說人類什麼都比別的動物好,似乎也是言過其實。有時候,或許因為太習慣生活在人造環境之中,人已經某種程度上忘記了存活的最佳反應力。

《最好的決定就是做出決定》這本書的作者波勒博士,本身是一位工業設計師,她寫的這本書有點特別,因為她擺明了提供我們「從老鼠身上學到的人生智慧」。雖然說在演化上,老鼠算是人類的手下敗將,但是要知道,老鼠也從來沒放棄過任何求存繁衍的機會。或許在某些面向上,人類該謙虛地向鼠輩們學習……


本書藉由一群老鼠的故事來說明,在面臨重大變化的時候,不同的心態和因應模式,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其實,結論已經出現在書名上了。作者主張,人類可以跟老鼠學的是:最好的決定就是做出決定,而不是猶豫不決直到沒有抉擇的餘地。

故事的大意是,老鼠諾莘從巴黎返鄉。她在幾年前離開爸媽和哥哥,獨自前往巴黎闖蕩(由此可見她是一隻特別的老鼠)。這次她回來探親,得知她的爸媽正面臨著一個重大的抉擇:他們所居住的廢車處理場即將改建,場裡的廢車正逐一被壓扁運走,而此地將改建成大樓。眼前面對的是,原來的家園保不住了,但諾莘無法理解,她的媽媽還是一直嚷著不想搬走,不想放棄經營已久的家園以及長年來蒐集的各種物品,也不想決定以後要搬去哪裡。

在此同時,諾莘去探望了居住在各地方的親戚朋友,這些鼠親友們各因自己的選擇而居住在不同的環境下,有的生活安逸但沒什麼刺激,有的每天去偷獅子的食物而樂此不疲,有的安於現狀不想改變,有的想要改變但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這些狀況,跟我們人類的處境沒什麼不同。

隨著故事的開展,作者提示我們有關「決定」這件事的本質。例如,看故事的人可能都會覺得諾莘的媽媽沒有認清時勢:既然明知廢車場一定會拆,怎麼還會說出「我不想搬、我不想離開這裡」這種不切實際的話呢?不過,換成人類,不也常有類似的心態?明知自己身在一場惡劣的婚姻關係中,卻還是告訴自己「我不想離開、我不想放棄」,好像這樣講就能改變結局似的。(是啦,諾莘的媽媽或許認為廢車場也有可能不會拆,賭一把?)

書中提供了13則有關抉擇的提醒語,供我們反思參考,其中包括:

*現實世界裡,有些事情是你無法改變的。
*我們隨時都在做決定,其中大部分都是不自覺的。
*要是你自己不做決定,就等於是將決定權拱手讓人。
*選擇了一個決定,就等於是排除了其他的選項。
*當理智尚在權衡得失之際,感覺早就做了決定。
*決定走一條嶄新的道路,有可能會導致令人痛苦難受的後果。這時候就需要勇氣和能力。
*知道你不想要什麼,是做抉擇的第一步。
*沒有錯失的良機,只有沒做的決定。
*不想在壓力下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
*沒有錯誤的決定,頂多是必須忍受在前往目標的路上多繞些冤枉路。
*倘若一個人心裡有底了,知道要怎麼抉擇,那麼這決定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
*你的決定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但你可以讓自己滿意。
*只有克服了做抉擇後的恐懼,才能做出決定。

如果我們觀察自己做決定的歷程,多半會發現有一些盲點。例如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容易讓「感覺」來作決定。這不一定是錯,但有可能不在我們自己料想之內。諾莘的媽媽對於改變的第一反應,就是有可能失去她多年來蒐藏的各種物品(老鼠喜歡囤積食物或什麼的),這種害怕失去的心態,使她無法針對問題好好地進行理性思考。

另外,人在承受壓力的情況下,很容易因為得失心升高而變得舉棋不定。這點也相當常見。破解這種心態的一個方法是把得和失列舉出來,以及覺察到自己因受壓而猶豫不決,並正在付出代價。當我們意識到「不做決定也是一種決定」時,就比較不會任由自己維持在舉棋不定的現狀中。

如果要說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什麼,我覺得是「不想輸給老鼠」耶。如同前述,人類之於萬物只有相對優勢,雖然我等人類有能力比老鼠設想周到,但是顯然反應沒有老鼠機敏,變通沒有老鼠迅速,而且得失心太重,不像老鼠犯錯即改沒什麼大不了。如果能把這種嚙齒類動物的優點學起來,改正身為人類容易有的怠惰與貪求安逸之心,相信可以更快做出決定。而誠如書名所主張的,做出決定的本身,就是最好的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