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2012

看不見不等於不存在:與勞工爭利的機器人Kiva

在電子商務日益蓬勃的現今,許多人都有上網購物的經驗。網路改變了我們的消費習慣和模式,例如有愈來愈多人可以不必看到實體商品就放心地下單購物,也有愈來愈多人會參考(或依賴)陌生網友的評價,而不只是聽親友的推薦。

其實,在消費者不知不覺中,企業的物流系統也不斷在演進。這個演進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呢?首先,網路商店之所以能開始承諾在24小時、48小時內到貨,與物流系統的效率提升有很大的關係。再者,物流系統的升級往往需要新科技的輔助,也很容易導致人力的被取代。

對個人或小型的網路商店來說,所謂的物流系統或許就是幾個員工每天處理訂單忙到爆肝。我記得曾經在晚間去過位於博愛路的台北郵局,發現那裡人聲鼎沸,大排長龍,仔細觀察,才知道原來有許多網路賣家在這時候前來郵寄貨品。

換成是大型的網路商店,就沒辦法如此仰賴人力了。大型零售通路的物流規模,恐怕超乎我們一般人的想像。

因為沒機會參觀台灣商家的電子商務倉儲系統,只好先來參考美國的情形。美國的許多零售通路規模都是全國性的,例如平價超市Wal-mart、K-Mart、百貨Sears、Target、家用品量販店Home Depot、Sam’s Club、玩具店Toys R Us、電器量販店Best Buy、Circuit City、辦公用品店Office Max、Staples、Office Depot等等。當然,還有全美最大的網路書店亞馬遜(Amazon.com),它同時也是規模龐大的網路零售通路。

亞馬遜在3月19日宣布以七億七千五百萬美元買下Kiva Systems這家倉儲自動化系統公司。這家公司的總部位於麻塞諸塞州,開發了專供大型倉儲使用的自動化工具(robotic tools)。在美國,有百分之十五的網路電子商務公司是採用Kive Systems公司所開發的自動化倉儲管理系統。

在網路上可以找到一支簡介影片,說明Kiva Systems的自動化工具是如何運作。影片中的橘色機器人,形狀並不像人,而是一個大型便當盒的模樣。它稱為drive unit,不過為了方便描述,以下仍以橘色機器人稱呼。



這個自動化系統的概念在於,不管是貨品入庫之後的歸位,還是出貨前的揀貨,都由電腦系統來管控貨品的位置,盡可能減少人為的判斷(因為容易有錯)。其次,為了增進效率,採取「貨動人不動」的原則,也就是人在定點工作,由橘色機器人移動貨架來收取或輸送貨品。

以顧客下單後,出貨前的揀貨流程為例:

*揀貨員(pick worker)在一個定點工作,不需要跑到各貨架邊去找尋訂單裡需要的貨品(=不需人為判斷),也不需搬運貨品。

*揀貨員可同時分裝六份(或以上)的訂單。只要把每份訂單掃瞄到電腦系統內,電腦系統就會「傳喚」訂單內的每件貨品。揀貨員不需要知道貨品放在哪裡(=不需人為判斷),因為裝載該貨品的橘色機器人會自己過來。

*橘色機器人到揀貨員這裡來報到。揀貨員從橘色機器人負載的貨架上拿到需要的貨品,掃瞄後就知道要丟進哪一個訂單的箱子裡(=不需人為判斷)。

*各張訂單中的貨品各不相同,因此會有多個橘色機器人送貨品來,排隊讓揀貨員取用貨品。

*當一箱訂單的貨品集齊了之後,會有閃燈顯示(=不需人為判斷),此時揀貨員就把該箱子放到輸送帶上去,讓下一關的人員負責包裝出貨。


可以想見,在規模龐大的倉庫裡,使用這個系統來處理訂單(fulfill order),比起由人工來搬貨、上架、揀貨,效率要高上好幾倍,錯誤率也會大大降低。看到影片中成百上千個橘色機器人在倉庫裡忙碌地移動著,令人驚嘆怎麼它們都不會撞在一起(這必定需要夠精密的電腦系統)。

每次只要有人開發出方便好用的機器設備,就必有人開始擔心它會取代人力,以致造成勞工的大量失業。有人估計這樣的倉儲自動化管理系統,將會使美國在未來幾年內有上百萬的勞工失去工作。當然,也有人主張機器人的出現反而能創造工作機會。如此極端的兩種看法,還真不知道怎麼判斷才好。

至於對企業而言,不使用這樣的系統,就意味著人力的成本將會比競爭對手高,有可能因此減損企業的競爭力。再從商業、經濟的整體來看,無論是創造工作機會,還是讓工作消失(並因此導致人力資源流到別的行業去),這種透過創新研發而提升效率的技術和工具,都是勢在必行。尤其在美國這樣的資本主義社會,產業的升級是不會顧及人的情面的。而升級所帶來的競爭力,看來也不會只侷限在美國國內,未來勢必也會擴及全球,造成技術的全面更新,以及競爭力的消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