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esign to challenge reality(挑戰現實的設計,另名Disruptive Wonder for a Change)這場十六分鐘的演講中,她介紹了三項設計作品,其中我覺得第一和第二項設計特別有趣。
第一項設計是賀卡。由於描述起來有點囉嗦,建議直接看影片比較清楚(好的設計常讓我們發現語言文字是冗贅無力的)。
畫面中,一個藍色的信封中裝著一張看起來普普通通的賀卡。把卡片拿出來,上頭印著一張照片(圖案似乎是牆邊的一個櫃子)。
仔細檢視,會發現卡片上有橫、直的不同摺痕。感覺一下這個摺痕,然後把賀年卡左右翻開,上頭印著另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隻手拿著一封藍色的信。再沿著摺痕上下打開,是藍色信封打開一半的照片,信裡露出的賀卡,似乎就是剛剛那張牆邊一個櫃子的照片。再次左右翻開,會看到一隻手拿著同樣一張牆邊櫃子的卡片。接著,再上下翻開,結果翻回一開始的那張牆邊櫃子照片。
咦,這是怎麼一回事?我們都知道摺紙本來就能呈現不同圖案的趣味,而這張賀卡的趣味在於,它表面看起來很普通,卻能在簡單翻摺幾次之後,回到最開始的狀態,而設計者把卡片的圖像設定為「打開賀卡」這件事,讓開啟賀卡的人先是好奇,然後一頭霧水,最後恍然大悟。
安德森說這是她為朋友設計的賀卡,相信收到賀卡的人都會感受到設計者的幽默。而這張卡片就只是用一張紙、用噴墨印表機印出來的。
第二項設計是婚禮邀請卡,也是她為朋友設計的。
不過這張邀請卡很不一樣。安德森想要開發紙的各種潛能。她想到小時候曾看過一個有關聲音的科學實驗,在一個捲成圓錐形的紙捲內放一根針,就可以當成唱片的唱針使用(詳細原理沒說明)。於是,安德森想要利用這個原理,做出一部紙作的唱片機。她去尋找各種材質的紙,想找出能夠播放音樂的紙。還真的讓她找到了。
這是一張令人驚喜的婚禮邀請卡。收到邀請卡的人,應該會期待這場婚禮跟卡片一樣有趣,而且也會捨不得扔掉它。
安德森似乎對紙情有獨鍾。她介紹的第三項設計也是有關紙。她和她的團隊思考到,報紙為什麼一定要報導昨天發生的事,為什麼不能報導人們對未來的期望?於是她製作出一份報導人們對世事期望的《紐約時報》,而且真的印出來,上街去發送。可以想見,拿到報紙的人一開始還以為這是平常的《紐約時報》,仔細一瞧,發現標題或內容異常,才會整個傻住。
有些人看過影片,覺得第三項設計只是普通的惡作劇,稱不上什麼創意。我也覺得這份「未來報紙」比較沒那麼令人驚喜(敢這樣搞kuso,應該有跟紐約時報先打過招呼才是)。不過,或許我們可以留意,這位設計師是如何致力於顛覆有關紙的各種既定看法。在有系統的顛覆與實驗中,創意也就於焉而生了,不是嗎?
安德森在2011年設計出紙唱片機之後,聲名大噪,受到許多媒體的注意。不知到是否與這件事有關,她後來辭掉了在自然史博物館的工作,從事獨立設計的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